第七章 胃病患者的生活禁忌(1 / 3)

第七章 胃病患者的生活禁忌

!#一、胃病患者的日常禁忌

1.飯後六忌

忌急於吸煙

飯後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於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循環量增多,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而損害胃黏膜。

忌急於飲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鋅等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物質,無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鐵質蛋白丟失。長此以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如將飲茶安排在餐後一小時就無此弊端了。

忌急於洗澡

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

忌急於散步

飯後“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特別是老年人,心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多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忌急於開車

事實證明,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人在吃飯以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致操作失誤。

忌急於鬆褲帶

飯後放鬆褲帶,會使腹腔內壓下降,這樣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上腹不適等消少係統疾病。

2.忌房事無度

小王這段時間為了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單位的工作,幾乎每天都加班,一幹就是十多個小時。下班的時候,往往已經是燈火闌珊。這天,回到家中,吃完丈夫早已準備好的豐盛晚餐,已是晚上十點鍾了,於是兩人上床休息。兩人一翻親熱之後,小王感到胃部隱隱作痛。起初她以為是丈夫擠壓所致,便要求丈夫注意體位,可盡管丈夫的身體不再擠壓她的胃部,可胃痛仍未緩解。丈夫焦急地問她:“這段時間你怎麼了?”小王說:“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一親熱就胃痛。我擔心,是不是……”丈夫連忙問:“你擔心什麼?”小王一下子緊張起來:“我是不是患了胃癌呀?不然的話,我怎麼老是胃痛呢?”丈夫一邊輕輕地拍著小王後背,一邊安慰:“明天我陪你到醫院,全麵檢查一下身體,你別再胡思亂想了。”

第二天,在丈夫的陪同下,小王來到醫院檢查身體。檢查的結果是慢性胃炎,小王長舒了一口氣:幸而不是胃癌,可怎麼會得了胃炎呢?醫生說:“盡管慢性胃炎的發病原因很多,但你的慢性胃炎可能和長期飽餐後立即進行性生活有關。”

醫生說,身體在安靜的情況下各組織器官的血流量分布差異很大,但人的身體具有隨時調節血流量的能力,哪個器官工作忙,身體就會多分配一些血液,反之,血流量的分配則相對減少。飽食後胃腸道的工作量驟然增加,身體便調動更多的血液去胃腸道參與工作,以便幫助消化。毫無疑問,此時分配在生殖器官的血液就要相對減少。因房事時性器官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廣泛充血,如果飽餐後立即進行性交,就會出現胃腸道同性器官爭奪血液的情況,從而導致胃腸道缺血,影響胃的蠕動,進而影響消化係統的功能。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胃部不適、飽脹感、疼痛等胃炎症狀的出現。

我國傳統醫學早就告誡人們“已飽勿房,入房勿飽”,就是指飯後飽肚的情況下不要立即進行性生活。

!#二、胃病患者的飲食禁忌

1.日常飲食七忌

健康的胃,需要用心地嗬護。男人們喜歡飲酒、抽煙、喝咖啡,不按時吃飯,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暴飲暴食。殊不知當他們盡情抒發男性豪情的時候,他們肚子裏的抗議卻紛至遝來:胃痛、嘔吐、嘔血、噯酸……醫學研究發現,男性胃病的發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6.2倍,其中又以青壯年占多數,而且青年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與許多青年進食不科學有關:

(1)忌吃得過快。狼吞虎咽、囫圇吞棗,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難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導致胃病。

(2)忌吃得過急過飽。暴飲暴食,不僅使胃的消化能力難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3)忌邊讀(玩)邊吃。有些人喜歡一邊看報,一邊吃飯,或邊玩邊吃。這樣,由於閱讀或玩時大量血液供腦,供胃腸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長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4)忌常吃零食。經常吃零食,會破壞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規律,使胃經常“打無準備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積勞成疾”。

(5)忌蹲著吃飯。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北方農村,不少人有蹲著吃飯的習慣。這種進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擠壓,不利於血液供應;而進餐時,恰需大量血液入胃用於消化。調查表明:這些地區胃病高發,與此不良進食姿勢有關。

(6)忌常吃冷食。有些人偏愛冷食,尤其在夏天邊喝冷飲邊吃東西,這樣對胃豈能無害?多食冷食品會降低胃的溫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較多,因此多食冷食容易導致胃病。

(7)忌常食過辣食物。經常進食辛辣食品,刺激胃黏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導致慢性胃炎。

2.平日飲食七誤區

(1)常喝稀飯。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澱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了胃液,這都成為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幹飯隻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2)吃湯泡飯。有的人認為將菜湯舀在碗裏泡飯可以使飯菜吞得順便及易於消化。這種方法也不科學。它的原理和喝稀飯基本一致。

(3)少食多餐。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注重的是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這才有利於消化性潰瘍的愈合。不要過分強調少食多餐。

(4)牛奶能治胃病。傳統的觀念認為牛奶能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的康複有幫助。近年研究表明,牛奶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報告說,飲牛奶後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潰瘍患者和飲牛奶後即出現腹瀉的人都不宜喝牛奶,更不能經常一次性喝大量牛奶,宜改為豆漿或酸牛奶,因為豆漿是堿性食物,而酸牛奶內含較多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對消化性潰瘍無不良反應。

(5)限製纖維素食物。以往認為患胃潰瘍病的人不宜吃纖維素較多的食物,隻吃精糧細菜。而國外一些專家研究結果認為,潰瘍病人長期吃精糧細菜,會因在胃內滯留時間長,產酸產氣多而出現腹脹等不適。同時因咀嚼時間較少,唾液分泌少,唾液的助消化、中和胃酸、胃黏膜屏障作用減弱。因此,主張在潰瘍病沒有合並出血或未處在疼痛階段的病人,可以適當進食含纖維素的粗糧與蔬菜,這樣可以增強胃腸黏膜對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加快胃的排空,有利潰瘍的愈合。

(6)限製進食酸性食物。新鮮檸檬汁、橘汁、柚子汁等味道很酸,但其pH也不過是2~3.6,而胃酸的pH是1.6,因而不會影響胃液的酸度。對潰瘍病人來說,沒有限製的必要。

(7)拒食辛辣食物。其實,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並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的幽門螺杆菌,該菌是消化性潰瘍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可見,胃潰瘍病人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適當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隻是注意不要過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