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雜病(2 / 3)

【製法】用冷水500毫升,煮沸後把上述材料放在大茶壺內,將開水徐徐衝入,等茶葉沉底後,先把茶汁倒出冷卻,再續泡2次,待冷後一並裝入玻璃瓶,放入冰箱冷凍,成為冰茶,慢慢取茶飲用。

【服法】飲用。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2

【組成】荔枝核、香附各30克。

【功效】行氣活血,散結止痛。主治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者。

【製法】將上述材料研成細末,混合後以瓷瓶密封保存。

【服法】每次服6克,以黃酒適量調服,每日3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3

【組成】核桃仁15克,三棱15克,莪術15克,當歸10克,丹參30克,枳殼10克,鱉甲30克,蜂蜜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消癥。適於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者。

【製法】將前6種材料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碗中,備用。將鱉甲30克洗淨,晾幹後,敲碎,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大火煮沸,改用中火煎30分鍾,將盛入碗中的其他6味藥物倒入沙鍋,拌和均勻,視需要可酌加適量溫開水,煎煮3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收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熱時,加入蜂蜜30毫升,拌和均勻即成。

【服法】上、下午分服。

【療程】10~15天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4

【組成】白蘿卜500克,鮮薑10克,海米50克,白豬油25克。

【功效】行氣散結。主治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者。

【製法】將白蘿卜洗淨,刮去皮,切成香柱絲;鮮薑去皮,切細絲;香菜少許切段;海米用溫水浸軟。將湯鍋洗淨,置旺火上,添入清水2 000毫升,放入白豬油25克,煮沸後,加入蘿卜絲煮至五成熟,撇去浮沫,再放入海米、薑末,待蘿卜煮至柔軟,散出蘿卜的清香味時,加入精鹽適量,調好口味,出鍋前撒入香菜段,倒入湯盆內即可食用。

【服法】佐餐。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5

【組成】山豆根30克,赤芍15克,橘核20克,丹參20克,香附12克,桂枝12克,山慈菇12克。

【功效】活血化瘀,散結消塊。適於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證屬氣滯血瘀者。

【製法】將上藥加水共煎湯,去渣取汁。

【服法】上為1日量,分3次服。

【療程】經期連服15劑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6

【組成】益母草30克,鮮牡蠣肉200克,田七粉5克。

【功效】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適用於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

【製法】將采摘的新鮮嫩益母草洗淨,晾幹,切成段,備用。將鮮牡蠣肉洗淨,用快刀剖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黃酒、精鹽、濕澱粉適量拌勻抓揉上漿,待用。燒鍋置火上,下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蔥花、薑末適量煸炒出香,下鮮牡蠣肉薄片,隨即加入適量清湯(或清水),大火煮沸,放入嫩益母草段,加精鹽適量,煨煮至沸,待嫩益母草變色泛綠,撒入田七粉,拌和均勻,即成。

【服法】可當菜佐餐,隨意服食。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7

【組成】草河車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鱉甲30克,核桃仁9克,紅花9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瘤。用於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兼下焦濕熱者。

【製法】將上藥煎湯,去渣取汁,加入蔗糖適量調味。

【服法】每日1劑代茶飲。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8

【組成】核桃仁15克,雞內金12克,粳米 100克。

【功效】破瘀行血,通絡消癥。適用於子宮肌瘤,證屬氣滯血瘀,症見腹中瘀滯疼痛,月經量不多者。

【製法】先將核桃仁、雞內金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服法】上為1日量,分頓食用。

【療程】連服10天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2盆腔炎

偏方1

【組成】荔枝核30克,蜂蜜20毫升。

【功效】理氣,利濕,止痛。適用於各類慢性盆腔炎,症見下腹及小腹兩側疼痛不舒,心情抑鬱,帶下量多。

【製法】荔枝核敲碎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趁溫熱調入蜂蜜,拌和均勻,即可。

【服法】早晚2次分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組成】桃仁20克,麵粉200克,麻油30毫升。

【功效】理氣活血,散瘀止痛。適用於盆腔炎屬氣滯血瘀型,症見下腹部及小腹兩側疼痛如針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氣,脈細弦。

【製法】桃仁研成極細粉與麵粉充分拌勻,加沸水100毫升揉透後冷卻,擀成長方形薄皮子,塗上麻油,卷成圓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圓餅,在平底鍋上烤熟即可。

【服法】早晚餐隨意服食,每日數次,每次2塊,溫開水送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枸杞子20克,當歸20克,豬瘦肉100克。

【功效】理氣化瘀。適用於氣血瘀滯型盆腔炎病。

【製法】上3味煮湯加其他調料食用。

【服法】佐餐食。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槐花10克,薏苡仁20克,冬瓜仁20克,大米50~100克。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滯型盆腔炎病。

【製法】將槐花、薏苡仁、冬瓜仁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後,加入大米煮粥食用。

【服法】食粥。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5

【組成】生地黃30克,粳米30~60克。

【功效】滋養肝腎。適用於肝腎陰虛型盆腔炎患者。

【製法】將生地黃洗淨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時入藥汁,共煮至熟。

【服法】食粥,可連服數日。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6

【組成】核桃仁20克,芡實、蓮子各18克,粳米60克。

【功效】適用於慢性盆腔炎患者。

【製法】上3味加水與粳米同煮粥食用。

【服法】食粥。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7

【組成】豬瘦肉100克,茯苓50克,芡實30克,金櫻子15克,石菖蒲12克。

【功效】適用於慢性盆腔炎患者。

【製法】用清水適量,慢火煲湯,加食鹽調味即可。

【服法】飲湯食肉。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8

【組成】馬齒莧、蒲公英各15克,大米100克,冰糖10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主治濕熱內虛型急性盆腔炎患者;症見下腹疼痛,白帶黃且量多。

【製法】將馬齒莧與蒲公英加入適量冷水煎煮取汁,入大米煮粥熟,然後加入冰糖煮沸食用。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療程】連服7~10日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9

【組成】丹參30克,香附12克,雞蛋2個。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補益。主治急性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症見下腹墜脹痛,白帶多,腰骶疼痛,經後為甚,平素易頭暈、疲倦,稍有勞累覺不適。

【製法】上2味與雞蛋加水同煮,蛋熟後去殼略煮,去藥渣即可。

【服法】吃蛋飲湯。1劑1日,2次分食。

【療程】5~10日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0

【組成】蒼術、牛膝各10克,陳皮6克,大米100克。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通絡。主治慢性痰濕阻絡型盆腔炎;症見下腹疼痛,脹痛為甚,白帶量多、或黃或白,疲倦乏力,食欲不佳,稍食覺腹脹,體倦嗜睡。

【製法】上3味加水煎後去渣取汁,入大米煮粥,服時可調入白糖。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療程】連服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1

【組成】白術10克,生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

【功效】健脾祛濕。主治慢性脾氣虛弱型盆腔炎;症見下腹隱痛纏綿,白帶量多清稀,疲倦乏力,食欲欠佳。

【製法】白術用幹淨紗布包好,與生薏苡仁、大米同入鍋,煮至粥熟,去藥包,調入白糖分服。

【服法】隔日1劑,分2次服。

【療程】5~7劑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2

【組成】敗醬草15克,野菊花10克,粳米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主治濕熱瘀阻型盆腔炎者;症見帶下黃多,發熱,下腹疼痛。

【製法】將敗醬草、野菊花與粳米共煮粥,粥熟放適量白糖即食。

【服法】每日2次。

【療程】連服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3

【組成】豬瘦肉100克,金針菜60克,調味品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止帶。主治濕熱型盆腔炎合並陰道炎者;症見帶下量多黃而稠,下腹疼痛,腰酸有下墜感,心煩失眠,小便短赤,大便較滯不爽,或排便後肛門有灼熱感。

【製法】將豬瘦肉切成薄片,入適量食鹽、白糖、醬油、生粉、味精等拌勻,醃製10分鍾;將金針菜用沸水浸泡10分鍾撈起。起油鍋,下適量食鹽及金針菜炒勻,投豬肉翻炒至熟。

【服法】佐餐食,隨量食用。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4

【組成】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大米100克,紅糖適量。

【功效】健脾祛濕。主治慢性脾虛濕困型盆腔炎;症見下腹隱隱作痛、時發時止,白帶量多,疲倦,周身困重不適。

【製法】將茯苓、車前子用幹淨紗布包好,入鍋與大米同煮,粥熟後去藥包,調入適量紅糖食用。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療程】連服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5

【組成】茯苓15克,半夏10克,陳皮6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功效】祛濕化痰,理氣通絡。主治慢性痰濕阻絡型盆腔炎;症見下腹疼痛、作脹作痛,白帶量多、或黃或白,疲倦乏力,食欲不佳,稍食覺腹脹,體倦嗜睡。

【製法】將茯苓、半夏與陳皮同加清水煎,去渣取汁,入大米煮粥,粥熟入白糖適量煮沸食。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