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銅及其他添加物之汙染
飼料添加物的種類很多,用途各不相同。本次討論會主要是提出關於有機鉻、植酸鶣及銅方麵的研究來向大家做報告。有機鉻的研究,最早是偏重於用在調控糖尿患者的血糖量,和減低血中的膽固醇及脂肪量。在畜產方麵的研究剛剛才起步,對於豬屠體品質方麵的改進效果,比其它性狀的改進效果顯著。對於增強動物免疫能力方麵,則尚在研究中。飼料中添加植酸鶣的主要目的為,分解開與植酸結合的礦物質,以利單胃動物的消化吸收,提高植物性飼料中礦物質的利用效率,減少無機礦物質的添加量,以降低禽畜排泄物對環境的汙染。
銅對促進生長性能方麵的研究報告,過去已有很多,近年則在於不同型態銅的利用效率、銅對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及不同的銅給予方法,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方麵進行研究,期能保持銅促進生長的功能,並減低銅的汙染。
一、有機鉻
鉻(chromium;Cr)是一種過渡元素,無機態鉻(如Cr2O3;三氧化二鉻)在動物體內的吸收率很低(僅0.4-3%),其通過腸道之方式為單純之擴散運輸(Dowing et al., 1989)。而天然之有機態鉻在動物之利用性較高(約10-25%),除了擴散運輸外,尚有其他的吸收途徑(Anderson and Kozlovsky, 1985)。有機鉻之化合物有很多的形式,常見者如:胺基酸螫合態鉻(chromium chelated)、菸鹼酸鉻(Nicotinato-Cr3+)、酵母鉻(Yeast-Bound Chromium)、砒啶甲酸鉻(Chromium picolinate),及蛋白質鉻等。
三價鉻之使用,於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RC,1989)建議在成人每日可攝取50-200ppb之三價鉻。但在畜禽方麵之研究尚少,並未列出建議量。然因三價鉻之毒性低(Walker,1993)故美國之FDA並未禁止使用。三價鉻在生理代謝及畜牧生產上之功能,如下所述:
1. 糖類、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
動物體內糖代謝調控的重要內泌素─胰島素(Insulin)要到達作用的目標細胞,來產生調控作用時,是靠與細胞表麵之特異性受體接觸,才產生作用,而鉻可以增加細胞表麵胰島素受體的數量,或促進胰島素受體之親和力,或兩者同時進行之(Anderson et al, 1987)。鉻除了保持正常周邊組織對胰島素之敏感外,亦可保護正常胰髒β細胞對葡萄糖之敏感度及胰島素之製造有所助益,故鉻被稱為葡萄糖耐受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 GTF),或胰島素之輔因子(McCarty,1991)。三價之砒啶甲酸鉻,大部分亦均用在人類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血糖,及預防高膽固醇、高血脂症,而且也可以降低人類體脂之蓄積及促進肌肉發育(Anderson,1986;Evens,1989;Press et al, 1990)。
在飲水中添加鉻(5ug Cr/ml飲水)或不添加鉻給予大鼠飲用8周後,再給予灌食葡萄糖溶液(3g 葡萄糖/kg體重)時,則顯示在飲水中有添加鉻者,血中葡萄糖的耐受量較高,清除率較快,致使血中葡萄糖的濃度較低(OFlaherty and McCarty, 1978)。年紀較大的人給予含鉻的啤酒酵母後,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鶣的量,均比給予不含鉻的石油酵母者為低(Offenbacher and Pi-Sunyer, 1980)。大鼠喂給含鉻的飼糧後,其脂肪組織中遊離脂肪酸(FFA)的含量提高,釋放到身體中的FFA減少,以及甘油激鶣(glycerokinase)的活性增加,使有利於脂肪的新生成(lipogenesis;OFlaherty and McCarty,1978)。Schroeder et al.1970)曾針對各種原因死亡的人做調查,發現在心髒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tic heart disease;AHD)及其他心髒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人,其動脈的鉻含量,比其他意外傷害事件死亡的人低很多。由此可見鉻對脂肪及膽固醇代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