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明遺跡的解釋

“天外來客”的傑作

1968年,瑞士學者厄裏希·豐·丹尼肯提出了一個奇特的論點:這些超越時代的遺址,遺物都是天外來客——外星人的傑作。

假如,人類正處在蒙昧時期,巢居穴處,茹毛飲血,崇敬太陽月亮,畏懼雷霆閃電,那神秘的生和死,不測的禍和福,更使他們惶惑不安。一天,一艘太空船飛鳥一樣自空而降,眩目的探照燈把夜晚變得和白天一樣明亮,發射和爆炸聲像雷霆一樣嚇人,閃光的太空船中走下一個或一群陌生的形體,並且立刻——例如用反重力和電磁力搬運石塊,顯示出地球人望塵莫及的能力。人們怎樣看待他們呢?——神,人們一定是匍伏在地,頂禮膜拜,即使是真誠的解釋也無濟於事。因為,宇宙、星球、飛行器、動力等等,都是那些原始人的初級智慧所不能理解的。

這些天外來客,有的為自己鋪設了航標、航道,這就形成了埃及金字塔,納斯卡荒原畫、巴克貝爾的平台……有的教給人類天文知識、生產知識,這就形成了英國的石陣,哥斯達黎加的石球,以及世界各地無窮無盡的石柱、石城……有的甚至同原始人類交配,從而孕育出更智慧的一代人類祖

這些外星人,在完成了考察任務之後,就離開了地球,他們的形象,以及自空而來、破空而去的本領,在地球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不隻激發了遍布五大洲的岩畫,陶塑的靈感的火花,並且也是地球各民族大同小異的創世紀傳說的源泉:那翹首雲天的石雕,以及那與生產力極不相稱的對星空的了解和興趣,表達的確乎是一個永恒的期待。

一切都解釋得圓圓滿滿,合情合理,天衣無縫。而且,神秘的天宇中常常爆發出一些激動人心的新聞:火星上金字塔和人麵石,月球背麵的飛碟基地和建築群,宇航員的太空奇遇等等,都有力地強化了丹尼肯的論斷。

隻是還缺乏一點什麼呢?證據。直接地證實外星人存在的證據。

文明循環論

我國晉代葛洪的《神仙傳》記載了一段仙人的對話。

麻姑——一個看來隻有十八九歲的姑娘,娓娓地說:

“自從上次接見以來,我已經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了,前不久到蓬萊,水又比往日聚會時淺了一半,莫不是又變成山陵平地了?”

另一個神仙王方平笑了笑說:“有道行的人都說,海底不久就要塵土飛揚了。”

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成語“滄海桑田”的來曆。

海陸互變是一個萬千年以上的漫長過程,人生短暫,不可能親身經曆,隻有在近代地質學的基礎上才能揭示。1600年前的葛洪,又是怎樣知道這個秘密的?即使是一個古老的傳說,這個傳說的源頭又在哪裏?難道這個傳說也是幾經“滄桑”嗎?

《聖經·創世紀》是從地球開創寫起的,書中的記載從地質學觀點來看非常正確。可是,寫編年史的人如何知道礦物出現在植物之前,而植物又出現在動物之前呢?

於是,有人提出新的假說:地球文明循環說。

生物考古學家推論,在地球誕生以來的46億年中,地球生物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經曆了5次大滅絕,時間大約是:

5億年前;

3.5億年前;

2.3億年前;

1.8億年前;

6500萬年前。

人們認為:在20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過高度文明的生物。然而,全球性大毀滅以及億萬年的自然變遷,抹掉了一切痕跡。我們現在迷惑不解的許多遺址、遺物,隻不過是有幸保存下來的幾度文明的殘存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