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幾種特種養殖動物的飼養方法(1 / 2)

秋季幾種特種養殖動物的飼養方法

秋季,每天的晝夜溫差變化很大,怎樣才能保證特養動物有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生產性能呢?本欄目就介紹這方麵的一些相關知識。

蚯蚓:抓住第二個黃金季節

9月中旬以後,天氣漸漸轉涼,蚯蚓開始加速繁殖,生長速度也加快了。9月底將出現規律性的寒露風,太陽的威力日漸下降,晝夜有了較大的溫差,早上常出現重露或輕霜,日平均氣溫降到25℃以下,一年裏蚯蚓生產的第二個黃金季節開始了,此時可以搞秋季堆肥養殖蚯蚓。秋季氣溫幹燥,覆蓋物一定要保持濕潤。常用方法是:傍晚在覆蓋物上和蚓床周圍灑一次水,到早上會形成人工雨露,使蚯蚓又有了像春天一樣的生態環境,利於其生長和繁殖。棚架及蔭蔽用物可以去掉,讓太陽直接曬到蚯蚓床上。

蚯蚓密度的控製方法是:養殖蚯蚓的密度一般夏季宜稀(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1萬條左右),冬季可密(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淺坑宜密,深坑宜稀;單層養殖宜密,多層養殖宜稀;分群養宜密,無條件精細管理的宜稀。

蛇:為越冬作準備

俗語雲:”秋風起,三蛇肥。”此話準確反映了蛇類生長的情況,秋冬季節,蛇場應注意如下環節:

1、9月~10月是蛇類的捕食旺季,蛇類借以儲備大量的脂肪,安全度過嚴寒的冬天,並維持至翌年出洞時的營養需要,故要投喂大量的食物。

2、對健康狀況比較差的蛇,可先期上市賣掉,勿留至越冬。

3、秋季蛇類忙於覓食,出洞的機會較多,在野外較容易被捕獲,應注意防範敵害。

4、11月抓緊建好蛇的越冬室(或窩)。

5、預先做好越冬室的消毒工作。

6、越冬室內忌放稻草。

7、越冬期溫度控製在蛇可耐受的範圍內,宜適當偏低,且波動幅度應該小,以免消耗蛇體內儲備的營養物質。

8、越冬室溫度宜低,過高則務必降低。

9、蛇類越冬時易患急性肺炎、口腔炎等,應加強預防,一旦發現應迅速隔離治療,適當處置,以防感染其它蛇群。

10、越冬期應定期檢查,並及時做好觀察記錄,切忌騷擾蛇群。

秋蠶:精管細養,蠶壯繭大

秋季氣溫十分適合蠶的生理要求,是飼養多絲量蠶品種的好季節。養好秋蠶主要抓好下麵四個環節:

一、徹底消毒,切斷病原。經過上半年多批次養蠶後,病原菌積累增多,傳染機會增大。因此,養秋蠶前,要做好全麵的消毒,把好防病關。可用消毒淨、1%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或用2%甲醛與0.5%石灰混合液進行蠶房蠶具、桑室、蔟室和周圍環境的消毒。每平方米麵積用藥液約150克~200克,噴灑後要保持半小時的濕潤狀態。使用甲醛消毒的,要密封門窗24小時才起到消毒防病的效果。要把好消毒防病關,既要做好蠶房蠶具的消毒,又不可忽視蠶體、蠶座的消毒,以及蠶網、蠶筷等零星用具的消毒。總之,要把消毒防病工作貫穿到養蠶的全過程,嚴守規程,藥劑配製要準確,噴灑要均勻,不留死角。病死蠶和蠶糞要妥善處理好,防止病原菌再度發生蔓延為害。

二、勤管增肥,攻桑促蠶。”立秋”後,桑葉產量從高峰期逐漸下降,又常常遇到幹旱的影響,桑樹生長緩慢。加上經過上半年日曬雨淋和多批次的采摘,養分已大量消耗,桑地已板結、堅實,須及時除草、鬆土,提高土壤的鬆透性和保水保肥力。同時,要進行桑樹的降枝或伏條,促進桑樹多萌發新枝;增施肥料,補充養分,做到造桑造肥,有機質肥與化學肥相結合,勤施薄施,氮磷鉀配施。667平方米施農家肥1500千克、尿素10千克、複合肥25千克,分兩次施下。還可用0.5%~1%尿素進行根外追肥,增肥添水,增強樹勢,提高葉質。遇到秋旱,采用灌溉或淋水的辦法,有條件的可用稻草或雜草覆蓋桑地,減少雜草叢生,又保持土壤濕度,充分發揮施肥的效果。實行攻桑促蠶,勤管增肥,促進桑樹繼續旺盛生長,枝多葉茂,隻有桑多,才能多養蠶,多產繭,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