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乒乓球室(1 / 1)

北京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乒乓球室

北京五十年代有乒乓球的單位寥寥無幾,廣大乒乓球愛好者,為了尋找球台而四處奔波,如果哪個單位有個標準球台,愛好者便奔走相告,千方百計與其套近乎,以便能到該單位打球。有些人無奈找來板材自做球台,放於院內打球。

當時向社會開放的乒乓球室有收費和免費兩種。收費的有中山公園東樹林木板房、北海北沿乒乓室、文化宮大殿、陶然亭遊泳場更衣室等處。自備球拍和球一角錢一小時,燈光場兩角,提供球和球拍兩角五分一小時。不收費的有西單工人俱樂部、東四工人俱樂部、新街口、前門大柵欄工人俱樂部,每晚七至九點憑會員證入場,周日全天開放。各區、少年之家每周日和寒假、暑假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

收費乒乓球室也有不收費的時候,逢法定假日五一十一元旦兒童節免費向外開放,往往剛一開門,不過10分鍾全天球台就被預定一空。

收費球室全被租出去,積極分子還想打球怎麼辦?當時時興打休息,即球室工作人員中午十二點至一點半去吃飯,把打球者鎖在室內戲稱打休息也稱打專場。可見當時乒乓球台的缺少和打球人之多。

隨著乒乓球運動水平的普及,人們對球台的需求越來越多,北京、天津、廣州、上海先後出現了生產標準乒乓球台子的專業工廠,標準球台源源不斷上市,對外出租球台的場所也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