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問題(3 / 3)

王珂這話的意思也隻有幾個知道內情的人明當然李二同誌是最明白的了,這是要李二同誌按照他們商定的法子繼續往下走,到最後用李敬業的口供來為李敬業解脫,反正最後的決定權在李二同誌手裏,這件事是軍隊的事,文官方麵是沒有理由來插手的。就是參加最後決議的也是那幫老殺才,誰也不會和李二同誌擰著幹的。

李二同誌想透了王珂說話的意思,馬上開口說道:“對,是應該嚴懲!李靖、李?兩位愛卿負責查詢我朝的軍令,按律處罰就是了。”

李靖和李?忙站出來領命。

李?在李二同誌說完以後,向前一步說道:“皇上,李敬業違反軍令也是事出有因,這過是過,功是功。現在過處理完了,是不是應該議一下功的事了。”

李二同誌裝著一副不太明白的樣子問道:“王家小子呀,這李敬業有功嗎?”

王珂心裏暗罵道:“老奸巨猾的老東西,說好了這事你來說的,現在一見魏征出來了,就來丟給我。好,我就讓你們看看我到公正!”

王珂上前答道:“啟稟皇上,李敬業此次違反軍令部假,但也是事出有因,他是為了捉拿潛入我朝境內的探子,不惜以身犯險的。在沒有後援,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把敵人趕出我大唐國境,這實是一件大功啊!臣以為,這功是功,過是過,決不能混在一起。該處罰還是要處罰,該獎賞的一樣要獎賞。這樣賞罰分明才能體現我天朝的風範。”

李二同誌點點頭,他已經感到,現在這樣的情景已經和當初商量好的有了出入,不過還是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

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李二同誌也就順水推舟說道:“很好,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到賞罰分明,這過要罰,這功嘛當然也要獎了。兩位李愛卿呀,你們趕緊議一下,該怎麼罰,改怎麼獎,嚴格按照我大唐的律法來啊。”

李二同誌說完又轉頭對魏征問道:“魏卿對朕這樣處理以為如何?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魏征行禮說道:“皇上英明,對事情分析細致,賞罰分明,臣沒有意見。”

開玩笑,就是有意見也沒有辦法提了,這明顯的就是李二同誌在袒護李敬業,就是抓住李敬業是為了捉拿敵方探子才違背軍令的來說事,再加上王珂也一臉正氣的叫嚷著過要罰,功也要賞,魏征再傻這也還是看得出來的。剛才站出來說話,也是職責所在,現在大家都拚命找借口為李敬業開脫,自己又何必去做招人恨得眼中沙呢,不給李敬業麵子,也得給李二同誌和李靖一點麵子吧。

對李二同誌做了錯事可以堅決死諫,那是為李二同誌的英明作想,再說了,那樣做李二同誌也是不會殺自己的;現在要是不懂事,得罪了李靖,那幫老殺才肯定和自己沒完,這樣的事是不能做的。魏征對目前的形勢有了深刻的判斷,哪裏還會說出個不字呀。

李靖和李?商量了半天,李?才站出來說道:“按照我朝軍令,李敬業違反軍令該受軍棍杖責五十,削去軍職。但按他的功勞,卻應該獎勵錢糧,並升職任用。臣等商議後認為為,對於李敬業一事,則是不獎不罰,留用待察。還請皇上示下。”

李二同誌正要答應,王珂卻站了出來說道:“臣以為不妥,這樣一來,無法做到警示後者。所以臣提議,軍棍杖責還是要的,隻不過可以減少,由五十減為二十,錢糧就不要獎了,作為減免三十軍棍的補償。這削去軍職嘛,因為功勞裏是升職任用,就不升不降就是。待察就不必了,讓他在所有的訓練完成後,就直接負責這個事情,把潛入我朝國境的探子全部抓獲。不知皇上和各位大人以為如何?”

王珂的用意是要李敬業記住這次教訓,如果按李?的意思,他還真怕李敬業記不住。

李靖明白王珂的意思,主動站了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小王大人說的極有道理,不能功過相抵,這樣對於後來者起不到警示作用,對於我朝律法的執行也沒有好處。臣讚成小王大人的提議,還請皇上恩準!”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他這一站出來,也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口,沒有人會再說出不同的意見來。因為再說出別的什麼對李敬業不利的話。就成了和他李靖作對了,那可就性質都變了。

李二同誌也樂得看到這樣的結果,也不再征求意見,直接就下令照此執行。

這下雲開霧散,所有人都感到解脫了,李二同誌也高興地下令散朝,自顧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