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渡海去浙江時,曾景山和曾家的仆人當然要跟著;李旦還把袁進派給他,一齊去江南收購貨物。馬加羅執意要去南京找他主人的兄弟,可帶上這麼個黑人去江南,太過駭人聽聞,過於引人注目了。尹峰萬般無奈,用一套中式衣褲給馬加羅換上,還給他戴上頭巾,才讓他上了船。
萬曆二十八年四月,江南一帶蠶桑產區的農戶們都在為生計發愁。上一年開始,來收購生絲和絲絹的商販就開始減少,周圍蘇杭嘉興、湖州的各處渡口、路口收稅關卡越來越多,到處是稅監爪牙的身影。鬆江一帶年初開始甚至已經商販絕跡。本地的農戶大半都種桑養蠶,一年中蠶桑絲絹的收人是全家生計的主要部分。很多本地絲行手頭囤積了上年賣不出去的生絲絹帛,到時自然也沒心思來收購農戶們新出產的蠶桑了。
關鍵在於,往年行商們此時早就來訂購收貨了。但是,今年根本就沒見到幾個行商身影。從蠶桑種植戶到本地的絲行掌櫃,人人愁眉不展。特別是農戶們,他們每年繳納給官府的稅,很多也是出自蠶桑養植的所得。而且,礦監稅使額外加收的稅課名目越來越多,到時官府的稅無法交納,少不得又得去官衙打屁股。
杭州邊上的塘棲鎮,是以出絲種麻聞名的市鎮,為杭州府以及浙北的絲綢貿易中心,出絲之多,甲於一邑,財貨聚集,是徽商大賈雲集的地方。
這一年的四月中旬,一家福建商行忽然來到這裏,大量收購各種絲綢產品。當年的絲價由於各家絲行囤積的貨很多,價格隻有往年的一半。這家好字號商行大手筆收貨,現錢交易,而且在鎮上租了杭州商人張玉宇的倉庫儲存收購來的絲貨。沒多久,大批的貨包已經開始堆積如山。
這個好消息立刻傳遍了浙北蘇南一帶的蠶桑產區。五月份,大批絲行的貨物都在往塘棲鎮運。傳說中,為首的福建商行掌櫃是個原籍杭州,西洋歸來的年輕人。
杭州府絲綢行會建在杭州城東忠清裏,最早是宋朝建的通聖廟,供奉褚遂良九世孫褚載為絲綢同業之祖。後遇兵寰,廟宇倒塌,本朝永樂二十一年同業捐資重建,就稱為通聖廟。
此時,有十多個徽商大賈聚在大堂,圍住了本地大商人張玉宇,七嘴八舌地問這問那。
“張員外,可否通融則個,我的貨再多收點吧。”
“張兄,那福建曾家是何來頭,靠得牢吧?”
“張爺,這幫福佬不會是要通倭去的吧?莫要把我等牽連進通倭大罪去啊!”
“是啊,老張!這年頭那幫福建佬怎麼把貨運到福建月港去?”
“……”
被眾人圍在中間的一個中年人終於招架不住,站起身雙手一攤道:“諸位同道,諸位大爺,我老張也隻是略知些底細而已,隻是牽涉緊要事情,不便伸張而已。大家難道連我也信不過了?”
一個帶著濃重福建口音的中年商人從後堂走出,大笑道:“諸位放心不下老張,總也得信得過我吧。”
眾人轟然圍上去,與他見禮之後,剛想開口詢問,這商人得意地說:“我楊才甫在杭州已住了十多年了,大家通過我出的貨,可有出過紕漏嗎?”
眾商家一起搖頭。楊才莆繼續道:“此次來杭攬貨的好字號商行尹掌櫃,確實是要作出洋生意的。但他們不是去倭國,也不是去月港,而是去澳門。”
眾商家一起吃了一驚,有人不禁出聲道:“澳門?從海路去嗎?不怕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