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取廣寧(下)(2 / 2)

這個消息不知道是怎麼傳出來的,事實上趙鐵統領的騎兵部隊中確實有一些是蒙古族騎兵,有些原來還是赫圖阿拉會戰中被俘虜的蒙古兵。這些蒙古騎兵被編為幾支哨隊加入了騎兵旅,他們參加了沙嶺之戰,很可能潰逃中的明軍看到的就是這些中華軍中的蒙古騎兵。但是,王化貞把這真假難辨的事當做了救命稻草,最後的一絲絲渺茫希望:“這一定是韃子部落的鐵騎,我們有救了!他們已經南下,數日內就會與我軍彙合!到時我們借助十萬蒙古韃子鐵騎之力,一舉擊垮海寇軍!”

幾乎所有的武將都以看到瘋子的目光看著王化貞:這位遼東巡撫大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十萬蒙古騎兵?科爾沁蒙古部落如果真有這麼多騎兵,就不會在鬆花江畔一再被海寇軍擊敗了。

就因為王化貞這樣毫無理智地強行要求在鎮武堡停留,三萬多明軍官兵錯過了逃離中華軍包圍圈的機會。

當王化貞發現蒙古韃子遲遲沒來時,時間已經是他們在鎮武堡停留的第三天。中華軍步軍在張盤指揮下,就在這一天來到了鎮武堡,足足一萬一千名步兵,擁有野戰炮十六門、轟天雷臼炮兩門、2000斤級青銅攻城炮一門。他們迅速用大炮轟破了鎮武堡周邊的幾座小炮台。

鎮武堡作為設防嚴密的軍事重地,除了牢固的城牆圍繞意外,還在以堡壘為圓心的一裏範圍內,建築了七八處小炮台,按規定每個台子都要有數百守軍駐守。而三萬多明軍潰兵,全擠在堡壘內部是不現實的,鎮武堡容不下這麼多人。因此這些台子內部也擠進去許多明軍潰兵,八處台子足足擠進了4000餘人。

中華軍步軍一到戰場,立刻分別拔除這些小炮台,花了半天時間清理了鎮武堡周邊的明軍據點,很快就形成了對鎮武堡的嚴密包圍圈。

這一下,王化貞與其餘明軍部隊,徹底失去了突圍回到廣寧的希望。

而此刻的廣寧,也即將落到海寇軍的手中了。

黃略帶領第六師的兩個團登陸遼西走廊後,一路北上,奪占寧遠、中左所、杏山、廣寧中屯衛(鬆山)等地。黃略行事向來求快,組織了一支騎兵隊先行北上,自己帶著兩個團正規步軍,千餘陸戰隊、數千遼東民兵大步北上,在大淩河地段才遇到明軍的抵抗。廣寧周邊的明軍兵力早就被王化貞抽調得差不多了,大淩河的明軍部隊是遼東巡按方震儒、 薊遼總督王象乾、遼東兵備道參政高邦佐等幾名文官好不容易湊集起來的,是廣寧衛最後的一點明軍部隊了。

僅僅萬餘鬆散湊攏來的明軍,怎麼可能擋住黃略手下求戰心切的中華軍將士。大淩河一戰,僅僅半天時間,一萬餘明軍全軍覆滅。

在王化貞最終被包圍在鎮武堡的同一天,黃略的騎兵先鋒對已經在廣寧衛近郊出現。

隨後,僅僅過了一天,剛剛從西寧堡前線逃回來的孫得功,夥同他的手下千總郎紹貞、陸國誌、廣寧守備黃進等發動了兵變。孫得功的叛軍把守了城門,控製了廣寧城。然後,毫無懸念,他們出城向剛剛趕到廣寧城下的黃略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