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之中,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傳奇,傳聞邵武山一名修煉佛法的得道高僧在自己即將飛升如修真界時,雲遊四海,遇到一名殺人狂魔正在屠殺無辜百姓。
高僧見狀,自然出手製止,救了那幾名無辜百姓,卻傷了殺人狂魔。
雖然這狂魔殺了不少人,可是高僧慈悲為懷,不忍殺生,便要放他離去。可那殺人狂魔卻並不感激他,反而說道:你今日打傷了我,卻放我離去,現在我已重傷,手無縛雞之力,隨便一人也能將我殺死,你要殺我,便在此時動手,好歹也讓人知道我是死於高手之手,你卻如此惺惺作態,比起我來,你這偽君子的行為更加令人不齒。
旁邊幾名青衣小斯卻仇恨的看著他,嗤笑道:大師之所以打傷你,乃是因為你正在行凶,放你離去,卻是大師慈悲為懷,你這樣說,擾亂大師佛心,實在比天底下最可惡的人還要可惡。
殺人狂魔卻不語,隻是看著高僧,然後對著那些小廝道,“佛祖曰:眾生平等,天下無不可度之人……我且問你,我為何殺你?”
“劫財,劫物,喪心病狂……呸,殺人還需要什麼理由,”
“笑話,我一生修武,難道隻為了殺人?倒是你們這樣的走狗,跟著主人吃人不吐骨頭,禍害了多少良姓人家,我雖殺人,殺的不過十人百人,你們這些,卻是欺男霸女,禍害的是千家萬戶,又有什麼資格說我?”說著看向高僧,“我雖殺人,隻是因為我一家老小盡皆被惡人逼死,所以我才要殺,殺盡那些表麵為良,暗裏齷齪的人。殺的多了,便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所以我要殺。老和尚,既然你們佛祖都說眾生平等,天下無不可度之人,那我就想知道,我身入苦海,日日被魔念所困,夜夜被怨氣糾纏,你要如何度我?這且不說,如今我身受重傷,你卻放我離去,現在你在這裏,無人敢動,可是一旦你離去,我的仇家知道我受傷,必然會來取我性命,我本可以不死,可是因為你,我反而死了,所以這罪魁禍首,就是你。”
高僧被他這麼一說,不由愣在那裏,倒不是他無言反駁,而是從小到大,修煉至今,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去想過。因為他所接觸的都是些得道高僧,正人君子,自幼便以********,拯救天下蒼生正義為己任,如何想到這些?正如殺人狂魔自己所說,他之所以殺人,也是因為曾經是受害者,隻是殺的多了,因此才染上了魔性,他又何嚐不是受害者。但是那些被殺普通人呢?他們一生為鬥米折腰,隻求一夕溫飽,被人殺戮,難道他們就沒委屈?再說這些所謂的奴仆,主人貪惡,他們為求一口吃食,不得不順從主人的要求,當了他的幫凶走狗,可是見慣了欺男霸女,貪贓枉法,他們便也跟著沾染了些習氣,難道他們就不是另一方麵的受害者?
殺人狂魔見他無言以對,大罵一陣,然後揚長而去,最終結果如何,已經不為人所知,可是高僧卻因為這件事情,亂了佛心……
佛家本就慈悲為懷,為度蒼生,就應該有佛祖飼鷹的大覺悟。苦思冥想,本來不久便能飛升修真界的他就因為這件事反而遲遲不能下定決心飛升修真界……
從此枯坐禪寺,終老而逝。
戒空講完故事,再次給李逍遙倒了杯茶,隨後似乎惋惜的說道,“高僧本來不用逝去,可是為了普度眾生,他毅然犧牲自我,可是天下之大,人性本就貪婪,又哪裏度得盡,度的完呢?”
“那他最後呢?”李逍遙也不禁為高僧的品德肅然起敬,可是想到那殺人惡魔的話,也覺得十分在理,“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他對高僧如何死去的更加疑惑,到了他這個地步的修武高手,若是想死去,少說也得千年以後。
戒空笑著指了指茶,“答案就在其中。”
“這裏?”李逍遙不解。
“高僧逝去之日,渾身上下共焚出一萬三千枚佛骨舍利,他非老死,而是因為他終於悟出了如何普度眾生的法子,自願獻身,將自己焚化,然後將佛骨舍利埋葬在一株佛陀茶樹之下,窮自身修為,以及佛家無上法力,方才能每年釀出這一壺香茶。這茶,靜的是心,品的是人之本性……”
久久沉默,兩人不語。當日當時之場景,李逍遙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是想必該是何等痛心疾首……再次飲一口茶水,隻覺得滋味更顯濃鬱,讓他生出懺悔皈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