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濃鬱的西北民族體育
祖國的西北,居住著能歌善舞的十幾個民族,其中最大的是維吾爾族,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體育活動。
生活在這裏的民族,性情剽悍,傳統體育活動多離不開馬匹,因而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馬上運動項目。諸如賽馬、三歲馬速度賽、馬上曲棍、刁羊、馬技、走馬賽、馬上拔河、馬上角力、馬上狩獵、跑馬射箭、套馬、馬上拾銀、姑娘追、馬上射擊等。在這些項目中,刁羊被譽為是剽悍者的運動,它是一項爭奪激烈、對抗性很強的騎術運動。
每逢秋末冬初時節,草原上羊肥馬壯,滿懷豐收喜悅的牧民總是要進行刁羊比賽。平坦開闊的草原上,放著一隻雪白的綿羊,整裝待發的騎手們在一聲槍響之後,縱馬急馳,奔向綿羊,小羊在技藝嫻熟的騎手們手上來回傳換,得羊者忽而鐙裏藏身,忽而側身伏鞍,阻截者則快馬加鞭,或如鯉魚打挺,或如鷂子翻身,各施絕技,奮力爭奪,直到得羊者最終將羊送到預定地點。
另一種源於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馬上遊戲姑娘追,也絕無一點脈脈溫情。如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先是小夥子與姑娘先並髻徐徐向規定目標而行。途中,小夥子可任意向姑娘說許多俏皮話,大膽地傾吐愛慕之情,但這時的姑娘隻能默默不作聲。到達起跑點後,小夥子必須拍馬直奔,而姑娘則一掃靦腆嬌羞的神態,揚鞭催馬,飛快地追趕,調皮的小夥子如果被姑娘追上則要遭到鞭打之苦。不過,如果小夥子是姑娘意中人或顯得有禮貌,豪爽的姑娘或許隻是把鞭子虛晃幾下唬人罷了。通過這種活動,不少有情人結成幸福的眷屬。
維吾爾族中盛行兩項在高空進行的獨特活動。一種叫薩哈爾地,意為轉輪秋千。它高十五六米,由軸、木輪、輪杆以繩索連結而成。玩時,數人推輪杆帶木輪轉動,繩端攀附者隨之轉動,木輪越轉越快,人也越飛越高。另一種是達瓦孜,是一項高空走繩運動。它包括地上與空中兩部分動作,空中又分索上動作與杆上動作,而地上項目則有翻筋鬥、二人以上的武打、月牙彎刀術、飛刀等。這項活動在美妙的十二木卡姆樂曲的伴奏下進行,更增添了它扣人心弦的魁力。尤其是索上表演,要走80米長的大繩,其要求技藝之高,非同一般雜技節目中的走鋼絲所能相比,充分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不畏艱險的勇敢精神。
維吾爾族婦女,是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她們善歌舞,嫻百戲;折觔鬥,踏銅索,與男子相比毫不遜色。清人福慶在《異域竹枝詞》中以詩詞的形式,對此進行了描述:高架雙竿與屋平,銅繩盈丈兩興橫;持裙莫漠留飛燕,看取淩風蹬影輕。其嫻熟、輕巧的技藝躍然於紙上。
除了馬上運動和有關的百戲,生活在這一帶的少數民族還根據自己的生活特點創造出了一些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如維吾爾族的帕卜孜(一種類似現代曲棍球的運動)、打嘎兒、頂瓜競走;柯爾克孜族的跨駝比武、月下賽跑、二人秋;哈薩克的躺倒拔河;塔吉克族的馬球,等等。這些傳統的帶有民族趣味的體育活動,都有著悠久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