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1 / 3)

冷兵器時代

矛、弓、弩、劍、盾和古代戰車

戰爭和戰爭史

在人類曆史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一次戰爭發生在巴勒斯坦的麥吉多。公元前1469年,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一些部落舉旗反抗年輕的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的統治。叛軍集結於卡梅爾山北麵的麥吉多,並派前哨部隊扼守麥吉多山口。圖特摩斯乘坐戰車,率部強行突破封鎖,越過了山口。接著又迅速將部隊組成新月狀隊形,向叛軍進擊,而叛軍卻不知埃軍已經接近。圖特摩斯以其右翼部隊牽製住驚慌失措的叛軍,又率左翼的部隊向北包抄叛軍的側麵,一舉將其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在這次有文字記載的戰爭之前,武裝衝突早已是長期存在的事實了。最初,人類使用石塊和棍棒作為尋找食物、配偶和棲身之所的工具,或者將它們用來征服他人,以滿足其生來就有的欲望,從而認識了石塊和棍棒作為“武器”的價值。後來,人類又發現,邊緣鋒利的石塊或者削尖的棍棒要比圓石或鈍棒威力更大。遠古時代的人類還懂得,在進攻敵人或獵取食物時,如果隱藏在草叢中或者猛然從樹上、岩石上跳下,就更容易得計。這樣,人類就確立起一種典型方式,即采用跟自身能力相適應的特定手段來發明、改進、選擇和使用武器。人類在整個戰爭史上,始終是按照這種方式行事的。

早期的戰爭工具

由於人類最初的幾千年曆史一直沒有文字記錄,因此當時的武器庫中的許多原始兵器已經無從查考。金屬的啟用,劍、弓和矛的發明,曾給戰爭和戰術的發展產生過革命性的影響,可惜都未能留下隻字片語。在後來的各個曆史時期裏,這些基本的作戰武器及其使用方法又經曆了一係列的演變發展,不斷地影響著人類的戰爭。

兵器從開始就分為兩大類:劈刺式和投擲式。史前人類所用的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擲式兵器是人類投向敵人或獵物的石塊。

從史前時期開始,人類就會用獸皮製成投石器來投擲小而光滑的石塊,這要比單純用手臂投擲力量更大,距離更遠。這種投擲器還使用泥土燒製的彈丸,後來又采用鉛製彈丸。在龐培和其他古代遺址中已發現了橡子形狀的彈丸實物。生活在巴利阿裏群島的投石手都有一套特別高超的投石技術。他們通常配有三種投石器,分別用於遠、中、近距離的投擲。大衛(公元前1040年-前970年,以色列王)就是用投石器殺死歌利亞的。在好幾個世紀裏,投石兵在作戰陣容中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

有些地區,投擲石塊逐漸改為投擲尖利的棍棒,後來就演變為投槍、標槍和曲形硬木飛鏢。荷馬勇士每人都攜帶兩支標槍。作戰時先向敵人投擲標槍,然後再用劍進行白刃戰。跟標槍相配合的衝刺式兵器是沉重的長矛或梭鏢。在許多古代社會中,梭鏢是作戰勇猛的標記,也是君權的神聖象征。在古羅馬的瑪爾斯(戰神)神殿和希臘的各種聖堂中,梭鏢是人們崇拜的聖物。

希臘梭鏢的普通長度為六至九英尺。但由於是手工製作,所以實際上是形狀各異、長短不一的。梭鏢和長矛是古希臘甲兵的製式武器。這種甲兵配備有重型兵器和盔甲,是古希臘戰鬥隊形——方陣的基本成員。

在整個石器時代裏,棍棒兵器種類繁多。其中北美印第安人用的石斧屬於戰斧型兵器。如果將棍棒削出銳利的刀口,就成了劍的雛型。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人們冶煉出堅硬而富有韌性的金屬,製造出了刀口長而薄的劍。青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由於自然界中存在有天然的青銅,因此很難說人工生產青銅最早始於何時。青銅工具的使用,希臘的克裏特島開始於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而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則始於公元前2800年,特洛伊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和幾個世紀後中國的黃河流域也出現了類似的技術發展。由於青銅具有堅固、柔韌和耐磨等特性,因此很適宜用來製作非常尖銳和刀口鋒利的武器。

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金屬製造工匠的技術日益提高,發明了許多新的製作和澆鑄技術,生產出來的劍不僅外形有了改進,而且更加耐用。青銅劍起初是尖頭的,劍頭比劍身要大,看來既可用於刺殺(類似決鬥用的輕劍),也可以用於劈砍(類似軍刀),因為青銅質地較軟,故青銅劍最初主要是用於刺殺。

鐵製工具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後,居住在亞美尼亞山區的查萊比斯部落學會了將熟鐵放入炭火中加熱,然後淬火,再加熱、錘打,經過輪番加工處理,使鐵質變得十分堅硬。在進行上述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由於偶然在鐵的表麵溶進了碳微粒,因而製成了最初的鋼。公元前1200年前,這種新的冶金技術已在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得到廣泛采用。

盡管最初鐵的造價十分昂貴,而且產量有限,但是,鐵的發現畢竟給古代兵器和戰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到了公元前1200年時,鋒利的劍開始在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等地區出現了。由於這種金屬堅硬而不易斷裂,因此劍的外形也發生了變化。

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劍分成了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形似馬刀用於砍殺的長劍,這種劍沒有尖頭,後來高盧人和凱爾特人用的就是這種劍。另一種劍比較短,很象一柄匕首,是古希臘甲兵佩帶的武器。這種劍的劍身長約16至18英寸,寬2至2.5英寸,劍柄長4至5英寸。它就是後來比它稍長稍寬的古羅馬短劍的雛型。——古羅馬以前的劍雖然仍是一種劈砍兼刺殺的兵器,但主要用於劈砍。

金屬武器的使用也導致護身甲具製造業的興盛發達。原始人類發明的最重要的護身具是盾。最初它僅僅是一張獸皮,幾乎總是用左手拿著或者擋在左臂上,這樣,右手就可以騰出來操持武器。後來,人們常常將獸皮包在一個簡單的木框架上,製成了盾。但有些古盾完全用木料製成。在亞洲常用的是柳條盾。用來保護頭部、軀幹和腿的護身具最初也是用獸皮、柳條、襯有墊料的布套或木頭等材料製成的。

盡管金屬已被用於兵器的製造,但皮革仍然是製盾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當然,有時也用金屬來增強盾的牢度。錘製金屬鎧甲和頭盔需要很高的技術和費時的勞動,而用熟鐵小片製成的鱗甲則較為便宜和實用。古代東方的亞述武土得益於新的金屬製造技術,他們手裏拿著很長的鐵製砍劍,身披外麵縫有鐵鱗片的皮裏盔甲。自從鐵出現以後,希臘甲兵的梭鏢便裝上了鐵的尖頭,腰上佩帶的劍也用鐵製成,而他們的盔甲、盾和頭盔都是青銅的。古羅馬軍團士兵的胸甲,是在皮革上綴以重疊的青銅片或鐵片製成的。

弓問世於石器時代的後期。在發明黑火藥之前,它一直是士兵手中基本的投射式兵器。在人類曆史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時候,中東、印度和中國早就使用它。從古代直至公元十六世紀這段時間裏,弓始終是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手提兵器。在既有重裝弓箭兵又有輕裝弓箭兵的亞述軍隊中,弓也是主要兵器。對古希臘、馬其頓、古猶太人和古羅馬軍隊來說,弓雖然也很重要,但隻是輔助性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