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的物質技術基礎(1 / 3)

企業信息化的物質技術基礎

計算機技術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1.計算機硬件係統

(1)硬件組成

現代計算機的硬件係統,無論是何種機型,具備何種功能,一般由六大部分組成:

中央處理器CPU(ControlProcessingUnit)主要由控製器和運算器組成,其中控製器是計算機的“神經中樞”,它指揮計算機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自動協調地進行所需的各種操作;運算器依據程序的指令功能,在控製器的控製下直接完成各種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及其他操作。主存儲器用來暫時存放現行處理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運算器、控製器發生聯係,交換信息。輔存儲器是主存儲器的後備和補充,它和主存儲器統稱為存儲器,用於存放運算結果、將來要用的程序和數據或者暫時不參加運算的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輸入設備是將原始數據、程序和控製信息等轉換成計算機所能識別的信號,送入到計算機的存儲器中。輸出設備則是把計算機的運算結果或中間結果,以人們所能識別的各種形式表示出來。通信設備是對計算機在通信網絡中的信息傳遞進行控製。以上各部分之間的數據和控製信號的傳遞是由總線來完成的。

(2)硬件的功能

①中央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簡稱CPU,采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工藝芯片,又稱微處理器芯片。它是硬件係統的核心,主要任務是取出指令,解釋並執行指令。每種處理器都有自己的一套指令,稱之為指令集或指令係統。

CPU是衡量計算機技術性能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人們常用CPU的各種型號來稱呼各種類型的計算機。例如,世界上最大微機CPU的製造商美國Intel公司生產的IntelCPU,就有286,386,486,586和當前十分流行被稱為“奔騰”的微機(Pentium為Intel給586CPU以後更新的CPU的稱呼)。

②存儲器。存儲器用於存放計算機中的全部信息,包括原始的輸入數據、經過初步加工的中間數據和最後處理完成的有用信息,還有指揮計算機運行的各種程序等。一個存儲器所能存儲的信息的總量稱為存儲容量,它的單位為KB、MB和GB等。其中,1KB=1024bytes,1MB=100KB,1GB=1000MB。

存儲器根據不同的作用可分為主存儲器(PrimaryMemory)和輔存儲器(SecondaryMemory)兩大類:

a.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內存的容量不大,但存取速度快,用來存放現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CPU發生聯係,交換信息。內存由兩種存儲器芯片組成,一種芯片稱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AccessMemory)和隻讀存儲器ROM(ReadOnlyMemory)。RAM用來存放正在執行的程序或程序所使用的數據、運算結果等,用戶可向該芯片寫入和讀出數據,其特點是斷電後存儲的信息就會消失。ROM通常隻允許用戶從芯片讀出數據而不允許寫入,用於存放係統程序或使用頻率較高的程序,一般是由計算機製造廠家在生產時就將這些程序寫入並固化在其中,即使斷電,其中的信息也不會消失。我們通常所指的內存容量主要是指RAM的容量,現在486機的RAM一般至少都在4M以上。

b.輔存儲器,又稱外存,它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較慢,可以永久地脫機保存信息,用於存放暫時不參與運算的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必要時可成批地與內存進行信息交換。常見的外存有磁帶(Tape)、磁盤(Disk)和光盤(OpticalDisk)。其中磁盤可分為軟盤(Floppydisk)和硬盤(Harddisk)。軟盤由用來保護盤片的塑料外套和用來記錄數字信息的盤片組成,具有成本低、重量輕、便於攜帶和保存等優點,但存取速度慢且容量較小,通常是3.5英寸盤(1.44M);而硬盤則是由硬質圓型盤片和讀寫盤片信息的一組讀寫磁頭構成,通常固定在機器內,它容量大,一般都在數百MB以上,其存取速度比軟盤快得多,可靠性也高,現在的微機一般都配有硬盤。光盤指的是利用光學方式進行讀寫信息的圓盤,它比磁盤存取數據的速度更快,記錄密度也比磁盤更高,更可靠,存儲容量很大,如1片5.25英寸的光盤可存儲1000MB信息,目前已成為很有競爭力的外存。光盤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隻讀型光盤CD-ROM(CompactDiskRom),它由生產廠家預先寫進數據和程序,出廠後用戶隻能讀取不能寫入;二類是隻寫一次型光盤WORM(WriteOnceReadMany):這種光盤用戶可以寫並且隻可以寫一次信息,寫完後不可以更改,但可以多次讀出,主要用於不能隨意修改的人事檔案、銀行曆史資料等信息的存儲;三類是可抹型光盤(Erasableopticdisk),它類似磁盤,可以重複讀寫。

③輸入/輸出設備(Input/Output,簡稱I/O設備)。計算機和外界進行聯係要通過輸入輸出設備才能實現,I/O設備是計算機的終端設備,也稱為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常見的輸入設備有:

a.鍵盤(Keyboard)。鍵盤是最廣泛使用的字符和數字輸入設備,由一組按陣列方式排列的按鍵組成,外觀呈扁平板裝置,一般與主機箱分離,通過螺旋形電流與主機係統相連接。用戶可以直接從鍵盤上輸入程序或數據,使人和計算機直接進行聯係。

b.鼠標(mouse)。它是為取代傳統鍵盤的光標移動鍵而使移動光標更加方便、準確的一種輸入設備,目前使用的有機械鼠、光學鼠和光學機械鼠三種。

c.觸摸屏(TouchScreen)。觸摸屏是一種對物體觸摸而產生反應的屏幕,當人們用手指或其它尖狀物體觸及屏幕上某個位置時,觸摸屏能感測屏幕上被觸及部位的光標,通過軟件處理而獲得計算機所需要的信號,常見的有紅外線觸摸屏、聲表麵波觸摸屏、電阻觸摸屏、電容觸摸屏等,一般用於旅遊、購物等公眾場所。

d.光讀機(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簡稱OCR)。光讀機利用光學方式識別條碼(barcode)並自動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字形式,條碼一般包含了標識某種事物若幹屬性的信息,所以光讀機是一種數據自動錄入裝置,常用於超市、圖書館等。

e.書寫板(pen-basedinput)。書寫板是一種特殊的屏幕,人們用一種特殊的筆可以在屏幕上進行書寫,通過軟件處理,計算機能認出人手寫的符號或文字,並以一種標準的文本格式進行存儲。

f.掃描儀(Scanner)。能將圖像和文字按原樣自動輸入到計算機內並存儲起來,特別適合於圖像處理係統。

g.語音輸入裝置(Voiceinputdevice)。能將語音信號輸入並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數字形式存儲起來。

④常見的輸出設備。常見的輸出設備有以下幾種:

a.顯示器(CRTmonitor):又可稱為顯示屏幕,它是以可見光的形式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是人機通訊必備的設備。顯示器的主要性能參數是:屏幕尺寸。CRT(CathodeRayTube)的屏幕尺寸,用熒光屏對角線長度表示,一般有14英寸、15英寸、17英寸、20英寸以及更大的大屏幕顯示器;分辨率。是顯示屏所能表示的像素總數,它決定了顯示器顯示圖象的清晰度,一般的14英寸VGA分辨率為1024*768=786432,而高清晰度顯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為1280*1024=1310720;灰度級和彩色能力。灰度級指所顯示像素點的亮暗差別,彩色能力是彩色顯示器所能提供的色彩數目,灰度級越多,色彩越豐富,圖象越逼真;此外,還有對比度、幀頻等。

b.打印機(Printer)。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輸出設備,是把計算機中的信息作成硬拷貝的裝置,將信息輸出到打印機紙上。常見的打印機類型有點陣式打印機(Dot-MatrixPrinter)、噴墨打印機(InkJetPrinter)和激光打印機(LaserPrin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