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拉力賽
飛機拉力賽是一項在高空進行的長距離飛行角逐。
飛機拉力賽的曆史不很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舉行過兩次,但規模都不大。1912年在法國境內舉辦的一次,從巴黎出發,兩天內分3段飛行了200公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航聯舉辦過夜間飛行和全年總積分等形式的飛機競速賽,但規模較大的次數不多。第1次是1981年的巴黎至紐約的往返飛機拉力賽,全程15000公裏,賽機要橫穿大西洋上空。第2次是1985年為紀念1930年5月墨麻士首次橫越大西洋的郵政飛行而舉行的縱越大西洋的巴黎至裏約熱內盧的飛機拉力賽,賽機經法國圖盧茲到賽內加爾的聖路易斯,然後越過大西洋到巴西的納塔爾,終點是裏約熱內盧,全程25000公裏。第3次是1987年2月28日至3月28日舉行的巴黎至北京往返的飛機拉力賽,也是曆史上距離最長的飛行比賽。比賽經過阿布紮比、達卡、北京、香港、新加坡、孟買、安曼和羅馬8個起落計時點,飛行全程為35000公裏。
飛機拉力賽是一種比速度的較量,其計分方法很特殊,首先記下參賽飛機的起飛和著陸時間,然後計算某一賽段的飛機飛行速度(實際對地速度),再將這個速度和這種型號飛機在有利高度、按該機最大功率的百分之六十五的功率的真空速度相比較,比值越大則成績越好。
這項運動對飛機性能和駕駛員的素質要求都較高。在空中飛行時,駕駛員全靠地麵導航訊號和飛機上各種儀表進行精確計算,來保持正確的航向,以便在起落計時點之間做直線飛行。如果缺乏高超的技術,就難以在風雨等複雜的氣候條件下保持最佳航線,甚至會迷航。所以說,飛機拉力賽是飛機性能的比較,也是飛機駕駛員技術水平的較量。
遠距離輕型飛機拉力賽是這項運動中最常舉行的競賽之一。參加遠距離輕型飛機拉力賽的飛機一般為單引擎或雙引擎的小型飛機,這些飛機的飛行高度、速度和連續航行能力都很有限。比賽除起點和終點外,還規定若幹必須經過的大站、賽機在兩大站之間直飛,需要自己選擇暫時停留進行加油或維修的機場。然而在這些起降過程中,設在各大站的計時表並不停止,也就是降落的時間,包括在飛行時間中,所以如何處理好兩大站之間的起落問題,是贏得時間的關鍵之一。參賽各機組在起飛前用密封信件把自己選定的臨時起落點通知比賽組織者,組織者保證為其保密。
比賽過程中,全線有一架或幾架大型飛機監視並準備隨時救助發生意外的賽機。
目前,環球拉力賽也從1989年起開始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