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河伯娶婦的事就沒有了。西門豹發動群眾,興建水利,把漳河之水,引入12道小河去,既減輕了河床負擔,不至泛濫,又能灌溉高旱的地方,莊稼豐收,老百姓安居樂業。
這西門豹的裝糊塗,利用了明知故昧的計謀,把巫婆、惡紳和衙役給狠狠治了一頓,他就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和僥幸心理,把事情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推向高潮。如果他僅僅利用行政手段,不讓老百姓知道事情真相,斷斷不會這麼順利,也斷斷不會根除得這麼徹底。所以,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行政命令,老百姓這下就不會再相信河伯娶婦的荒唐事了。這是用明知故昧的計謀把本來極為複雜、極難措手的事情辦得很得心應手,並且取得了成功的事例。
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當人置身於政治權力漩渦之中時,明刀暗箭防不勝防,或者被人陷害,生命危在旦夕。絕頂聰明的人為了幸免於難,就必須拿出生命去作孤注一擲,實行“假癡不癲”的計謀,這就把糊塗裝到極致了。
“假癡不癲”是說扮作瘋狂呆傻,而且必須做到完全像,讓人看不出一點破綻,否則,在狡猾的、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對手麵前,是難於蒙混過去的。這個時候,你幾乎沒有朋友,不能信賴任何人,必須自己背負重荷,逃離苦難,先挽救生命再說,等有了機會,再以靜製動,徹底摧垮敵人。
“假癡不癲”從輕的角度說,是詐呆扮懵裝聾作啞;從重的方麵說,就是苦肉計,要損抑自己意誌,戕害自己身心。而且很不容易詐扮,非到了最後關頭,是不能輕易嚐試的。一個理智的人變成失去理性的瘋子,要自己毀滅才能去瞞騙監視嚴密、不遺巨細之眼,如果這個人不具備非凡的勇氣,是不可能辦到的。當然,作為一種計謀,一般人也可以使用,那自然不需要變成完全失去理性,隻要把糊塗裝到看似愚蠢那一步,蒙騙對方就可以了。
在中國曆史上,箕子是第一位行使假癡不癲計謀的人物。箕子是商朝紂王的庶兄,本名叫胥餘,封子爵,身為太師。他是一個見微知著的人物,能準確地預知事物的結局。紂王繼位不久,命工匠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箕子感歎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野菜湯和粗豆做的飯,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願再穿粗葛短衣,也不願再住茅房陋室,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乘華貴的車子,住高樓廣室。這樣下去,我們商國境內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還要去征收遠方各國珍貴奇怪之物。從象牙筷子開端,我看到了以後發展的結果,禁不住為他擔心。”
果然紂王的貪欲越來越大。他抓了上千萬的勞工修建占地三裏的鹿台和白玉為門的瓊室,搜羅狗馬珍寶,奇禽怪獸充塞其中。同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裸體男女相逐戲。其臣比幹相諫,紂王把他的心肝剜出,說:“比幹自以為聖人,我聽說聖人之心有七竊,倒想看看如何!”箕子複諫而不聽,害怕殘暴會臨到自己,就詐癲扮傻起來,披散頭發,胡言亂語,棄太師之尊而不為,寧願被紂王關在囚裏,正所謂“留得殘荷聽雨聲”,不久紂王死了,新朝周武王釋放囚徒,邀箕子再出來做官,箕子不願,暗裏帶了5000人逃避到朝鮮去。武王沒法,不得已落得做個人情,封他在朝鮮建國。今平壤地區還存有箕子之墓。
明朝時,江西的寧王宸濠,陰謀造反奪權,就羅致奇才異能之士為黨羽。宸濠很喜歡唐伯虎,派人拿一百兩金子到蘇州聘他來寧做官。唐伯虎被安置在別館中,十分受優待。相處半年,伯虎見宸濠常做不合法的事,知道他以後一定會反叛,於是想辭職回鄉,卻又逃脫不得,不得已隻好假裝瘋狂,每晚去妓院尋花問柳,癡癡癲癲如同色情狂,見丫環仆婦就追,在王府的妃嬪麵前除褲解手,無端的哭,無端的笑,汙言穢語,不堪入耳。一次,宸濠派人送禮物給他時,見他赤身裸體蹲在地上,用手玩弄自己的陽器並譏諷斥罵來人。來人隻得把禮物帶回。宸濠知道此事後說:“誰說唐伯虎是個賢德之士,他隻不過是個瘋子罷了!”無奈隻好放他回家。幾年後,寧王造反,迅速被剿平,寧王死,那班被尊為上賓的名士,都列為逆黨,無一幸免,隻有唐伯虎能及時詐癲扮傻,不受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