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樂城——維也納
在維也納,到處傳揚著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父子、布魯克納、勃拉姆斯、馬勒等大音樂家的故事。
維也納的“音樂家之屋”聞名於世,裏麵有音樂家的資料介紹。品味老房子也是很有樂趣的。在維也納老城,數百年曆史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築觸目皆是。無意中抬頭,你會發現這是約翰·施特勞斯或者莫紮特曾經住過的房子。
到了維也納,如果能夠到國家歌劇院聽一場歌劇,到金色大廳聽一場音樂會,是莫大的榮幸。國家歌劇院幾乎每天都有演出。而在城市公園的休養沙龍聽一場露天音樂會,倒也是不錯的選擇,況且有時還有芭蕾舞表演。
在市政廳廣場,每晚幾乎都放映露天電影,全都是音樂片、歌劇或音樂會錄像。市政廳哥特式的尖頂高聳著,塔頂的旗幟在風中、樂聲中颯颯舞動,音樂、建築與天空渾然一體,世上的一切塵囂都已忘卻。
行為的浪漫不過是淺層次的浪漫,真正的浪漫來自靈魂深處。維也納這個以音樂為靈魂的城市,空氣中仿佛也有高貴出塵的氣息,時刻提醒你什幺才叫生活。
在歐洲地圖上,雄渾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仿佛一隻巨大東向的龍蝦,維也納好似龍蝦額前供奉的一顆寶珠,與風情萬種的多瑙河相依偎,與英姿迤邐的維也納森林相纏綿。作為歐洲的中心,昔日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今天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維也納不僅是世界古典音樂的聖城,也是西方文化名城中的佼佼者。維也納作為哈布斯堡皇族統治的中心達600多年之久。這個古老的王朝留下了許多壯麗雄偉的建築、名勝古跡,如麗泉宮、貝爾維德樂宮、弗夫堡王宮、聖斯蒂芬大教堂;因為維也納曆代統治者喜愛音樂,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如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莫紮特,都曾聚集於此,維也納還是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父子的誕生地,他們的作品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上演奏,並向全世界轉播。這些因素都使維也納成為古典音樂愛好者的麥加。古典音樂的演習者把能到維也納鍍金或演出看成一生中最大的願望。整個城市仿若音樂下飄然出塵的仙子,當人們踏入其中時,仿佛整個城市會有音樂響起,伴隨著悠揚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藍色多瑙河》等樂章,讓人忍不住想找人一起翩翩起舞。維也納城裏華美的古典建築中有世界一流的音樂廳、歌劇院和劇場,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咖啡館和酒館,還是購物者的天堂。多瑙河南北兩岸,巴羅克風格的老城與現代建築的新區交相輝映;維也納內城外城,傳統和時尚相映成趣。維也納在世界最宜生活城市排名中高踞第二位,第一名是加拿大的溫哥華,然而就藝術文化觀光旅遊而言,維也納是獨一無二的。常說音樂很容易觸發人們心底深處的感動,駐足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這個充滿躍動音符的城市街頭,更容易讓人毫無防備地墜入愛河。糾結著家族間數百年的起落,複古與創新、守舊與革命交替塑造了今天的維也納,巴羅克的華麗尊貴、被稱為“畢科麥雅”的華爾茲時代、複古主義、現代藝術等都讓維也納散發出古今交錯的美感。如果說巴黎的一草一木都帶上了雨果和巴爾紮克們的靈氣的話,那幺維也納的每一個台階都能踩出海頓和施特勞斯們的音符。
維也納是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城市。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參觀聖斯蒂芬大教堂、戒指路、申布隆宮時的激動之情會一直強烈地保留下去,而是說在回國後的日常生活中,會“突然地”、“偶然地”、“一個勁地”回憶起維也納。維也納深深地銘刻在人們心靈深處。在維也納,文化藝術氣氛濃鬱的咖啡館是絕對有“氣質”的。那裏有音樂,很古典,燈飾溫馨浪漫,絕沒有啤酒屋的喧囂浮躁。大俗之人坐進維也納的咖啡館內也覺得自己是文人雅士,歐洲上流社會的縟禮也會無師自通。——《與藝術齊名的奧地利美食》
維也納的建築雕塑實在太美了,我真是難以想象這些竟然都是由那冰冷而堅硬的石頭雕成的,真是實在讓人心醉,隻有中國盛唐時代的那些雕像能與之媲美。仙樂飄飄的維也納我的一位朋友五年前到維也納旅遊,帶回來一張當地旅遊谘詢中心提供的地圖。五年後,他將地圖送給我,期望對我有所幫助。抵達維也納的當晚,我在旅遊谘詢中心發現一大迭與五年前一模一樣的地圖。五年來,地圖上的信息一樣,促銷的店家一樣,就連地圖上的廣告也一樣。老,這就是維也納給人的印象。維也納的“老”其實是一種品味,一種見麵之初拿給人看的文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