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塊”課程體製改革(1 / 2)

“三板塊”課程體製改革

音樂界有一句箴言,稱:“音樂的本質是科學,音樂的內容是哲學,音樂的表現是藝術,音樂的功能是教育。”這句話生動地闡明了音樂教育的內涵及真諦。因此加強音樂基礎教學,不僅能增加學生的感覺力和審美力,並為聲樂、器樂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且對陶冶情操、培養美德、發展思維、提高智能、增強意誌、消除疲勞、豐富生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音樂學科優勢,以音樂“導真引善立美”,培養全麵發展的複合型人才,是音樂教學的改革方向。我們校在近幾年逐步實施音樂教學“三板塊”課程改革(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課程改革),探索加強藝術教學、提高藝術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必修課實施分層教學,麵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學校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全民音樂教育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普及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感受、形成技能的主渠道。我們通過實施分層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和非智力因素,促進了學生的全麵發展。

我們依據音樂教學大綱和學生年齡特點,將我們校音樂教學必修課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初一級部。針對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好動、情緒不穩定、興趣不固定、音樂技能與知識層次不一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節奏感、韻律感、識譜能力等音樂能力為主的教學目的;在教法選擇上,我們充分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如把打擊樂器引入課堂,進行實物教學、演奏、演習、遊戲、小競賽、自由律動、喊唱與歌唱辨析等等。我們還充分運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誘導學生了解音樂的主題,懂得樂段,為音樂欣賞奠定基礎。

第二層次是初二、初三級部。針對學生已初步具備音樂求知欲和基礎知識的具體情況,我們確立了以強化識譜能力和提高音樂技能為主的教學目的;在教法選擇上,我們采用了“器樂進課堂”的教法,選用口琴進行器樂教學。教學中,我們緊密結合教材特點,先講授口琴結構及吹奏技巧,使學生初步掌握音準、音質、節奏、節拍、速度、力度、旋律,著力提高學生的合奏水平,樹立節拍、節奏、和聲的觀念,使學生能在聽覺和吹奏之間建立起一種內在的聯係,感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變化;然後再以簡單的口琴重奏、合奏、伴奏為主,讓學生能以統一的音色和力度,融合在橫向優美旋律和縱向和諧的和聲音響效果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理解音樂、綜合感受音樂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群體意識。在口琴教學中,我們不僅注重了技巧訓練更注重情感熏陶。根據口琴音色優美、清脆、明亮的特點,在吹奏節奏歡快激昂的樂曲時,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體會作品的情感,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使音樂藝術豐富的思想內容得到體現、升華。通過器樂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使其在音樂體驗和感知中培養起審美能力,從而提高了其全麵的文化素質。

第三層次是高中級部。近二年來,我們校招收了藝術特長生班。對這部分學生我們建立健全了正規的“特長生管理體係”(登記製、班組製、自屬管理製、比賽製、實習製等製度),用較高的標準、嚴格的要求,強化學生的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器樂等基本功,為高等學校輸送全麵發展加特長的合格人才,使他們成為學校藝術活動的中堅力量。而對其他高中班的學生,重點提高其鑒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