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目標教學”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教育是全麵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藝術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不是其它學科可以代替的。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在此,我們談點實踐與體會。
一、巧妙構思,科學製定目標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輸出的流動過程。製定目標是提高這一流動過程的有效度,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標是指使每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巧妙地構思目標是優化目標的前提,它要求摒棄起幹擾、抑製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標信息,給學生大腦以強刺激,加強學生對目標信息的理解和識記程度。同時,巧妙的構思是可以使學生思維“入路”,使學習的過程成為方向感強的可控過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從而實現目標的優化。在教學中,我們注意了三方麵的要求:
1.注意目標與大綱的統一性
音樂教學目標不是憑空製定的,它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依據而製定。每學年度我們根據大綱要求製定總目標,在心目中對各年級教材有個總體認識,然後把它分類整理。如在三年級(第五冊)教材中,我們首先依據大綱及學生年齡特點設立總目標,把它放入每課設有的“唱歌、音樂知識、視唱與聽音、音樂欣賞、器樂”等欄目中驗證,再對當中的“音樂知識”從譜表到音符的時值,這種循序漸進的知識體係作了了解。驗證總目標對該欄目要求的準確性。最後對其它欄目再逐個整理,這本教材的條理就清楚了。
2.注意大目標與小目標的相關性
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靠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靠大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整體教學的原則。它們的關係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沒有總體目標,課堂教學組織就不明了,會顯得亂。那光有大目標,沒有每部分目標,教學會顯得空洞。所以有了大目標後,製定小目標必須注意,小目標有若幹,都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階,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欲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注:陳安福《中學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1、142頁維果茨基語)。
製定小目標教科書上沒有,靠教師自己設計製定,設計必須有科學性、藝術性。因此,就要將其置於一單元、一學期乃至小學階段的教材中,以大綱為綱,通過縱橫比較,研究個性,明確其地位和作用,從而使目標的確定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如小學音樂第五冊《賣報歌》這一課,在製定目標時,我們從內容入手,作了這樣的分析:學生早在二年級上學期便已學過一個降號調的音位,而且在二年級已唱過幾首一個降號調的歌曲。本課隻是將過去的知識整理一遍。隻需讓他們知道降號的形狀和一個降號調各音的位置即可,讓學生明白"do"在譜表上是可以流動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分析,我們把這些分析用表格進行了歸類,確定了本課的目標。
3.注意目標教學安排的科學性
目標教學安排的合理與否,與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學習效果有很大聯係。我們用兩個班進行了實驗。一個班按序而行,第一目標完成後,緊接第二、第三目標。另一班我們用了分、拆的方法,完成第一個目標後,教師示範要求學生練習已學部分。然後教師反饋檢查,再進入第二目標學習。實驗下來,我們覺得第二種好,學生學得紮實。第一種方法一通到底,漏洞多,有些同學能領會要求;有的同學對要求理解模糊,所以說教學目標的合理安排有無科學性、藝術性,對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的效果影響很大。
二、強化意識、合理實施目標
製定好目標,為優化教學創造了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化意識,並使之滲透於整個教學之中。可見,實施目標又是優化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我們在教學中,著重抓了三點:
1.使目標信息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做到似斷實連。如《賣報歌》一課,由於學生對過去生活不夠了解,我們提出:天氣這麼冷,天又蒙蒙亮,小報童為何不呆在家中,而要去賣報呢?這一設想似乎岔開學生的思維流向,與目標信息無關,實質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和聽過去生活的小故事,將唱歌與自己的情感聯係起來,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信息的交流似暗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