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早年的學習與發展(1 / 2)

第二卷 早年的學習與發展

第一章 他從小對音樂癡迷

柴可夫斯基於一八四零年出生在俄國沃金斯克,是一個金屬工業城。柴可夫斯基的父親是礦場的檢查員,母親則祖先於十六世紀遷居到俄國。

柴可夫斯基從四歲開始自行在家中的鋼琴上彈奏,到了六歲時無師自通的掌握了初步彈奏技巧。八歲時,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遷往聖彼得堡,柴可夫斯基於是進入當地的學校就學,開始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不過很快的又因為父親的工作異動,他的音樂教育也隨之停止。

另一方麵,雖然柴可夫斯基的父母知道他所具有的音樂天份,但是去不讚同他從事這個行業,所以便替他做了選讀法律的決定。因此柴可夫斯基實歲十與長兄,一同進入一家法律預備學校就讀。在學期間柴可夫斯基對於音樂並沒有忘情,有空的時候便常常用來作曲。一八五九年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隨後進入司法院擔任事務員。但是柴可夫斯基對於法律實在是興趣缺缺,所以終於在一八六一年說服父親,進入了是大鋼琴家安東?魯賓司坦的音樂學院。

在音樂學院中,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勤勉的學生,對於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都能虛心學習,所以在作曲方麵進步的很快,這一段期間他完成了一些管弦樂及室內樂小品的習作。一八六五年柴可夫斯基自音樂學院畢業。畢業作品是一步以席勒「歡樂頌」為題材的清唱劇,得到了學院的銀牌獎。

柴可夫斯基的畢業作品受到了尼古萊魯賓司坦(安東?魯賓司坦胞弟)的賞識,古萊?魯賓司坦於是請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的音樂學院擔任聲樂老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待遇並不算多,但他卻有較充分的時間作曲,因此在擔任的第一年內,就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但是演奏時卻沒有受到冷淡,這使得柴可夫斯基覺得非常失望,不過信好他沒有因此氣餒。之後又創作了一些鋼琴曲、序曲等,不過這些作品也都不是很成功。

一八六八年,柴可夫斯基開始與俄國國民樂派「五人組」得成員交往,一八六九年他接受該組領導巴拉斯基列夫的建議,寫了著名的管弦樂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然而此時,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風格也與俄國國民樂派漸漸疏離,俄國國民樂派主張以俄國民族素材所寫具有民族特色音樂,而柴可夫斯基作曲風格則較傾向於西歐作曲家的樂風。這兩種不同的寫作方式,成為了後來俄國樂壇的兩大潮流。

一八六九年柴可夫斯基經曆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事件。那一年他愛上了女歌手黛西利雅爾托,兩人曾經發展出一段戀情,可是個性內向的柴可夫斯基卻遲遲不敢向黛西利求婚,以致後來黛西利被別人所追走。雖然柴可夫斯基在感情上受到挫折,不過在作曲上卻有全新的收獲,他初期的傑作,像是第一號管弦四重奏、第二號交響曲、幻想曲"暴風雨"等陸續問世。一八七四年柴可夫斯基更譜出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受世人喜愛的曲子之一。

柴可夫斯基於一八七六年底開始與梅克夫人間長達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運輸商的遺孀,她因為仰慕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才華,而願意每年提供六千盧布給柴可夫斯基,好讓柴可夫斯基辭去音樂院的教職,專心從事作曲工作,但是她也提出兩人永不見麵的條件,所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始終都隻靠書信聯絡,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見過一麵。

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零年間,柴可夫斯基又完成了第三、第四交響曲、芭蕾音樂「天鵝湖」、鋼琴曲集「四季」、交響幻想曲「黎米尼的富蘭契斯卡」、「斯拉夫進行曲」、「意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序曲」、「羅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歌劇「尤金?奧涅金」等傑作。這些作品的成功,使柴可夫斯基在俄國樂壇的份量大為提升,也使得他成為國際注目的俄國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