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常用美容食物(1 / 3)

第二節 常用美容食物

一、糧 食 類

(一)大麥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果實。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鹹。歸脾、胃經。

【功效】 益氣,養顏,和胃,寬腸,利水。

【應用】 常用於食滯泄瀉,小便淋瀝澀痛,水腫;主消渴,除熱,調中;消化不良,食積,大便秘結等症。

【應用舉例】 大麥湯(《飲膳正要》)。

《飲膳正要》: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草果(五個)、大麥仁(二升,滾水淘洗淨,微煮熟)。上件,熬成湯,濾淨,下大麥仁,熬熟,鹽少許,調和令勻,下事件肉。

組成:羊腿肉2 000克,草果5個,大麥400克,鹽適量。

烹調技巧:把羊腿肉斬成3厘米見方的肉塊,加水燉煮,開鍋後加草果,待肉熟後,取過濾後的羊肉湯適量,加大麥熬成粥,粥熟後加適量鹽和熟羊肉塊即可。

按:本湯有溫中下氣、壯脾胃、止煩渴、去腹脹、養顏之功。

(二)蕎麥

本品為蓼科植物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種子。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 下氣消積,止帶濁,消瘰鬁。

【應用】 常用於慢性泄瀉、腸胃積滯、男子白濁或女子赤白帶下等症。經常食用可減肥輕身。

【應用舉例】 蕎麥饅頭(《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河套之人,每磨蕎麥為麵,先以沸水衝之,蒸為饅首,俟冷乃食,最耐饑。塞外作苦之人,非此不飽也。

組成:蕎麥麵250克。

烹調技巧:用開水和蕎麥麵,軟硬適中,上鍋蒸成饅頭即可。

按:本品可下氣消積,止帶濁,輕身。

(三)薏苡仁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l-jobi L.的種仁。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淡。歸脾、肺、腎經。

【功效】 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應用】 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細膩光澤,常用於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症。《神農本草經》記載:“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

【應用舉例】 麥門冬粥(《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麥冬,去心洗淨切碎研爛絞取汁一合,白粳米淨淘二合,薏苡仁揀淨去土一合,生地黃肥者4兩,淨洗切碎研爛絞取汁三合,生薑汁一合。右五味。以水三盞。先煮煎粳米薏苡仁二味令百沸,次下地黃、麥冬、生薑,三汁相和。煎成稀粥。空心溫服。

組成:鮮麥冬汁50克,鮮生地黃汁50克,生薑10克,薏苡仁15克,粳米50~100克。

烹調技巧:先將薏苡仁、粳米及生薑煮熟,再下麥冬與生地黃汁,調勻煮成稀粥。上為1日量,分頓食用,連服1周。

按: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作用;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

(四)赤豆

本品為豆科植物赤豆Vigna angularis(Willd.) Ohwi & H.Ohashi或赤小豆Vigna umbellata(Thunb.) Ohwi & H.Ohashi的種子。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酸。歸心、小腸經。

【功效】 治熱毒,散惡血,通乳汁,利尿除濕。

【應用】 有利尿效果,可減肥輕身。常用於熱毒癰腫、水腫等症。

【應用舉例】 蜜酒方(《古今醫統大全》)。

《古今醫統大全》:蜜酒方。真蜜二斤半,以水一鬥慢火熬百沸,湯麵上起沫,以雞翎掠去,再熬再掠,以無為度。桂心、胡椒、良薑、紅豆、砂仁等分為細末。先於器內下藥八錢,次下幹曲末四兩,後下蜜水,用油紙封,箬紮四五重,密封固。冬二七日,春秋十日,夏七日熟。

組成:蜂蜜1 200克,水2 000毫升,桂心、胡椒、良薑、紅豆、砂仁各5克,酒曲120克。

烹調技巧:用水熬煮蜂蜜,邊熬邊打浮沫,直到沒有浮沫為止,備用。在酒甕裏下桂心、胡椒、良薑、紅豆、砂仁和酒曲,然後倒入熬好的蜂蜜水。酒甕口用油紙封好,再用箬紮四五遍,密封好。冬天14日左右釀好,春秋10日、夏天7日釀好。

按:蜂蜜味甘,入脾胃經,健脾養陰;桂心、胡椒、良薑溫胃散寒;砂仁健脾祛濕;紅豆性平,味甘、酸,能治熱毒,散惡血,通乳汁,利尿除濕。諸物同用,共奏健脾、溫胃、減肥輕身之效。

(五)黑大豆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的黑色種子。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功效】 活血利水,調中強身,解毒。

【應用】 煮汁服用於身麵浮腫,治療熱毒瘡腫;熟食對病後或體虛者發揮滋補作用。

【應用舉例】 天冬餅(《太平聖惠方》)。

《太平聖惠方》:久服白發變黑。齒落重生。延年。入水不濡。一年心腹痼疾並皆去矣。令人長生氣力百倍。天門冬(一石搗取汁三鬥)白蜜(二升)胡麻末(四升微炒)。右件藥。於鍋內先煎天門冬汁。至一鬥。便入白蜜。並胡麻末。攪令得所。更入黑豆黃末。和捏為餅子。徑三寸。厚半寸。每一枚。嚼爛。溫酒下。日三服。

組成:天冬1 000克,芝麻12克,蜂蜜60克,黑豆粉500 克。

烹調技巧:將天冬加水濃煎,取汁 300毫升,加蜂蜜熬煉,再入芝麻、黑豆粉,和捏成餅,直徑9厘米,厚1.5厘米。

按:每日3次,每次食一餅,嚼爛,溫酒送服。可固齒黑發,延年益壽。適用於牙齒早脫、須發早白、麵色早枯等症狀。

(六)綠豆芽

本品為豆科植物綠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種子浸罨後發出的嫩芽。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心、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開鬱,利濕祛痰。

【應用】 常用於濕熱鬱滯、痰多咳嗽、食少體倦、熱病煩渴、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心胸煩悶、肝氣鬱滯等症。

【應用舉例】 拌萵苣(《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萵苣,去皮葉,切細絲,以滾湯泡之,加薑絲或豆芽、芹菜等,用麻油、糖、醋以拌食之。或醃為脯,切片食,以淡為貴。

組成:萵苣250克,綠豆芽100克,芹菜50克,生薑10克,芝麻油、糖、醋各適量。

烹調技巧:萵苣削皮,洗淨切絲,用開水焯一下備用;芹菜洗淨切絲,和豆芽都用開水焯過。把萵苣絲、豆芽、芹菜絲、生薑絲用麻油、糖、醋拌勻即可。

按:萵苣性涼,味苦,有瀉心、開胸膈、通經脈、利尿、通乳之功,常用於上焦有熱、口臭等症;旱芹性涼,味甘、苦,入胃、肝經,有平肝、清熱、祛風、除濕之功,常用於肝陽上亢、麵紅目赤、中焦濕熱阻滯、小便不利、口臭、麵部瘡瘍癰腫等症;綠豆芽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利尿開鬱、利濕祛痰之功,常用於濕熱鬱滯、目赤腫痛、口鼻生瘡等症。諸物合用,共起清熱除濕之效。

(七)山藥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塊莖。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

【功效】 健脾胃,補肺氣,益腎精,延年益壽,固澀止遺。

【應用】 常用於腎虛、早生華發、頭發幹枯易折、脾虛口臭、麵黃羸瘦等症。

【應用舉例】 參棗鴿肉飯(《中醫食療——兒科分冊》)。

組成:鴿肉100克,淮山藥20克,糯米50克,黨參10克,大棗8枚,生薑、醬油、芝麻油、白砂糖適量。

烹調技巧:將黨參、淮山藥洗幹淨,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備用。將鴿肉洗淨,切成薄片;大棗、生薑洗淨,棗去核,薑切碎。將鴿肉放入碗中,加入醬油、薑末醃漬15分鍾;將粳米淘淨,入鍋加清水適量煮沸後,加入山藥、鴿肉片、大棗放入飯麵上,加蓋用文火燜熟。將醬油、芝麻油、白砂糖調成汁,淋在大棗鴿肉飯上即可。

按:黨參,補氣健脾固表;淮山藥健脾胃,益肺腎;大棗補脾益胃,與生薑同用又可調和營衛。更與鴿肉、粳米為伍,兩者均能益氣補中,從而增強藥效。

二、蔬 菜 類

(一)旱芹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旱芹Apium graveolens L.var.dulce DC.的莖葉。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苦。歸胃、肝經。

【功效】 平肝,清熱,祛濕,利尿通淋。

【應用】 常用於肝陽上亢、眩暈頭痛、麵紅目赤、中焦濕熱阻滯、小便不利、口臭等症。

(二)毛筍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 J.Houz.的嫩芽。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大腸、肺、胃經。

【功效】 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滑腸,透毒。

【應用】 常用於大便不爽、痰熱內結、血熱毒盛痘疹不出者。

【應用舉例】 八寶肉(《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用肉一斤,精肥各半,白煮一二十滾,切柳葉片。小淡菜二兩,鷹爪二兩,香蕈一兩,花海蜇二兩,胡桃肉四個去皮,筍片四兩,好火腿二兩,麻油一兩。將肉入鍋,秋油、酒煨至五分熟,再加餘物,海蜇下在最後。

組成:豬肉300克,淡菜60克,海蜇60克,筍120克,香菇30克,八角茴香60克,火腿60克,胡桃4個,麻油30克,醬油、料酒各適量。

烹調技巧:將肥瘦各一半的豬肉,先用白水煮開一二十次,撈出後把肉切成柳葉片形狀。再將淡菜、香菇、海蜇、筍、火腿洗淨切片,胡桃去皮備用。將肉放回鍋內,加醬油、料酒煨至五成熟,再加鷹爪(即八角)、上述各種配料及麻油一兩,最後放入海蜇,稍燉即可。

按:豬肉性平,味甘、鹹,能滋養髒腑,滑燥生津,補中益氣;淡菜味鹹,性溫,能補肝腎,益精血,助腎陽,消癭瘤、調經血、降血壓;海蜇味鹹,性平,能清熱化痰、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筍性寒,味甘,能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滑腸,透毒;八角茴香性溫,味辛、甘,能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諸物同用,共起補肝腎,益精血,清熱滋陰養顏之功。

(三)萵苣

本品為菊科植物萵苣Lactuca sativa L.的莖或葉。

【性味歸經】 性涼,味苦。歸心、腸、胃經。

【功效】 瀉心,開胸膈,通經脈,利尿,通乳。

【應用】 常用於上焦有熱、口臭、風火牙痛、牙齦出血、乳汁不通、痰火凝結、氣滯不通、小便不利、尿血等症。

(四)蔥白

本品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的鱗莖。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 發汗解表,祛痰開胃,散寒通陽,解毒消腫。

【應用】 常用於陰寒型癰腫瘡毒、小便不利等病症。

【應用舉例】 附片羊肉湯(《中國藥膳學》)。

組成:附片30克,羊肉2 000克,生薑50克,蔥50克,胡椒6克,食鹽10克。

烹調技巧:將羊肉切成塊,以沸水煮到無血紅色,去血水,將肉及洗淨的蔥、薑、附子放入鍋中加水,以武火煮沸30分鍾後,再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吃肉喝湯。

按:羊肉性溫,能助元陽、溫補氣血;附片能回陽救逆,溫補脾腎;大蔥溫通一身之陽氣;生薑、胡椒溫中散寒。五物合用,可溫脾腎之陽,使人麵色紅潤,發黑齒堅。

(五)芥菜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L.) Czern.的莖葉。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 宣肺豁痰,利氣溫中。

【應用】 常用於寒飲內盛、咳嗽痰滯、胸膈滿悶、食少納呆、大便秘結、瘡癰腫痛、耳目失聰、牙齦腫爛、胃寒腹痛等症。

【應用舉例】 冬瓜煎(《古今醫統大全》)。

《古今醫統大全》:東瓜煎。東瓜去皮,切作片於滾湯炸過,鹽、醋同生芥菜拌勻,同醃一日漉出東瓜控幹,入熬熟冷蜜和入瓶,緊封口,十日可吃。

組成:冬瓜500克,芥菜、鹽、醋、蜂蜜各適量。

烹調技巧:冬瓜去皮切片,在開水中焯過後撈出,加鹽、醋、生芥菜拌勻同醃,1天後撈出冬瓜,控幹水分,用熟蜂蜜拌好後,裝到瓶子裏,密封瓶口,10天後即可食用。

按:冬瓜性涼,味甘淡,能潤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芥菜性溫、味辛,入肺、胃經,能宣肺豁痰,利氣溫中。二物同用能除寒飲,祛痰利濕。

(六)生薑

本品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薑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莖。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

【功效】 發表散寒,止嘔化痰,解毒。

【應用】 常用於陰寒型癰腫瘡毒、惡心嘔吐、咳嗽痰多等症,解魚蟹、生半夏、生天南星等藥物的毒。

按: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涼,味辛,歸脾、肺經。有利尿消腫之功效,常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還可用於減肥,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

(七)番茄

本品為茄科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的果實。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酸。歸脾、胃經。

【功效】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活血。

【應用】 常用於口臭口渴、食欲缺乏、肌膚甲錯、麵色無華等症。

【應用舉例】 西瓜番茄汁(《中醫食療——兒科分冊》)。

組成:西瓜1 500克,番茄250克。

烹調技巧:將西瓜、番茄洗淨備用。將西瓜取瓤去子絞汁;番茄用沸水衝燙,去子絞汁。兩種液汁並用,一日內隨意飲用。

按:西瓜皮性味甘淡,性寒,有清熱祛暑、除煩止渴功效;番茄性寒,味甘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功效。兩者合用,共治中暑煩渴、熱盛傷津之證。

(八)黃瓜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黃瓜Cucumis sativus L.的果實。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胃、小腸經。

【功效】 清熱利水,生津止渴,養顏消斑。

【應用】 可用於清潔麵部、治療曬傷和雀斑。鮮黃瓜浸汁外敷,可治外傷焮腫,燙火傷。

按:黃瓜生食能清邪熱,生津液。對患熱性病、身熱口幹渴、胸中煩熱者,可作輔助食療。黃瓜煮食可用於水腫腹脹、四肢浮腫、小便不利者。

(九)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