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漸入角色(1 / 2)

晁凱現在是越來越適應在北宋的生活了,每天吃著純天然綠色食品騎騎馬打打拳簡直過得不要再舒坦。

除了告誡自己不要去想現代時空的家人這種隻會徒增煩惱的事情之外,晁凱覺得不用每天為工資房貸奔波的日子才是自己在現代時空苦求不得的美好生活。

隻有到了天黑之後,晁凱才覺得這日子沒個妹子簡直沒發過了,蠟燭旁邊看古文這種娛樂方式對於一個二十來歲血氣方剛的青年來說實在是太不合適了。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晁凱和新身體融合度越來高,這具身體青春的躁動越來越強烈。晁凱本也不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這麼一憋,他反倒對張家的這門親沒有那麼大反感了,畢竟他不是晁蓋,沒覺得江湖義氣比女人更重要。

晁凱甚至覺得晁福和張員外訂下的一月之期也有些漫長了。倒不是說晁家沒有可以暖床的丫鬟,隻是身為一個正常的現代人晁凱還是有自己的底線和是非觀,麵對十五六的小丫頭他可升不起欲望來,還是蓋哥留下的那個二十歲被耽誤成“老姑娘”的張家小姐適合他的口味,雖然這貨連人家長的什麼模樣都不知道。

就這樣閑出屁的晁凱每天也隻能多打兩趟拳多去自己的地盤轉轉,腦海中還時不時的去回想水滸中的晁蓋是怎麼被手下小弟忽悠劫了生辰綱架上了梁山,拋開這些雜七雜八的心思不提,晁凱現在對自己手底下的這個鄉勇隊伍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晁凱知道這才是晁家能保住財富的根基。

大宋自趙匡胤開始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麼士大夫是怎麼治理天下的呢?答案就是放權給當地的鄉紳和豪強,與地主階層達成了py交易(要知道士大夫階層是地主,但地主階層可不是士大夫),這也就造成了封建王朝的皇權不下鄉,鄉村的實際統治者正是晁蓋這些地主老財。

其實即使到了近現代依然存在那種“有事都聽村長的”的現象,我大天朝也是經曆了幾十年堅持不懈的普法教育才改變了這個情況。

這幾天晁凱特意的翻閱了晁蓋的記憶才算把晁家的情況捋順。原來老晁家不光是經營這個東溪村,自打晁家祖上定居東溪村就憑借自身的武力時不時的去販運私鹽來獲得暴利。

在老晁當家的時候,晁家的私鹽生意達到了巔峰。老晁借的正是王安石變法在鄉村實行保甲法的東風,憑著一身武功和手下幾個敢走私敢玩命的家丁,老晁成了都保中的“眾人所服者”,當了保正。

有了這個可以明目張膽收小弟組鄉勇的身份,可想而知晁家在東溪村的勢力,甚至連周邊一些都保也都十分懼怕晁家。因為其他的保正可沒有閑錢真的去招募鄉勇,他們大多也隻是有些家丁維護自家利益而已。

老晁比起其他亡命之徒聰明在會審時度事,從不冒風險去走私,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就變身良民把屁股擦幹淨。並且絕不去縣城發展一心在王法管不到的鄉下搞事,也算是悶聲發財的典型。而且老晁這人慣會經營名聲,時不時就施舍鄉鄰到也在鄆城縣成了有一號的員外。

晁蓋在耳濡目染下也學他爹,對待江湖豪客從不小氣,拿了人家手軟吃了人家嘴短,一來二去在江湖上也就有人吹捧起晁蓋來,再加上晁蓋本身又是真有本事的人,結果搬了個石塔就被捧成了托塔天王。

為了維持到手的這份家業,晁凱心裏也不由得暗道,看來這豪爽的冤大頭還要繼續當下去阿,也隻有維持住江湖地位才能保住這份財產,在古代也不好混那。

晁凱知道在天朝這個幾千年來的人情社會,吃吃喝喝永遠都是拉近關係的不二法門。

手下兄弟們幫忙籌備婚禮,晁天王自然要有所表示,這不晁凱今天便吩咐莊上殺了兩頭肥豬犒勞手下的小弟。

別看在大宋豬肉是賤肉,可這群苦哈哈的鄉勇們也隻是過年才能吃到幾口。事實上如果不是晁蓋組織鄉勇隊,這些大小夥子也隻能在家喝著稀粥。北宋經濟是發達,可基本上和鄉下沒什麼關係。農閑的時節基本就是隻出不進,這個時候可沒有進城打工的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