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接手了貨棧晁凱才知道做事業的不容易。
一個小小的貨棧,不過一個出納兩個司機六個銷售員和四個送貨小哥,就這麼個麻雀大小的企業,也忙得晁凱焦頭爛額。經營企業並不是和小說中寫的那些主角一樣,給員工漲波工資員工就感恩戴德,從此就能做甩手掌櫃的。
對於剛剛交接的天利貨棧,保持一切不變才是最重要的,晁凱也是這樣做的。在接手天利之後,晁凱請原來的幾位員工吃飯,在飯桌上晁凱保證新天利給他們的一切條件與原來高天在時一樣,不管是銷售的提成還是司機的全勤都保持額度不變。
同時保證不會改變經營方向,並且也承諾,若是到年底天利的業績有所提升年終獎將比高天在時高出一成。
聽了晁凱的經營策略,天利的幾個員工鬆了一口氣。其實他們最怕的就是這位年青的新老板瞎雞兒搞,東一榔頭西一掃帚,把原本賺錢的生意都給搞賠了。最後關門大吉的結果隻能是雙輸,老板賠錢員工沒工作。
當然作為新老板,晁凱也得有所表示,在飯後給幾位新手下一人發了三千塊的紅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既討個吉利又顯出新老板看重他們。
這也是晁凱在大宋從老管家晁福哪裏學來的經驗。晁凱要去縣城做都頭,老管家就是用每人兩鬥糧安撫了鄉勇隊的浮動人心。用晁福的話就是,給多了成仇給少了沒用。
其實這也和世界上絕大多數企業一樣,工資結構相當嚴謹,提升幅度都不會很大,員工收入的提高多是以獎金的形式發下去。
要是像網文大佬一樣,張嘴就是工資提高10%甚至是提高50%,不用過三年工資表就炸了。到時候你是給還是不給,給了你成打工的,不給就等著企業涼涼就可以了。所以在晁凱看來古今中外道理都是相通的,隻不過是現代人總結出來形成係統了。
晁凱也覺得,現在自己的能力欠缺的多了去了,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這才是他正確的道路。
在基本理順了天利貨棧的運營之後,晁凱也準備回去大宋了。從他穿越回現代,到完成對天利的掌控已經過去了五天了,再不回去也會耽誤北宋那邊的事情,現在的他放棄那邊的事業都不行。
晁凱回去之前又去了一次京州汽貿城,這次不是為了買豪車而是為了買神車“五菱宏光”。
交錢提車,晁凱直接把車開到了天利,按著一個鄉鎮百貨商店的上貨量裝了一車的貨。當然賬目肯定是要記上的,晁凱也不想壞了規矩隻好掏錢買自己家的貨。
痛快的付錢買了自己的貨,晁凱直接開車往京州城外開去。一個小時之後,晁凱出了京州。查了網絡上的地圖之後,晁凱直奔金山縣(熟悉不?這就是達康書記起家的地方)的山區。
一陣瞎雞兒轉之後,晁凱終於上了一條車流稀少的廢棄舊公路。這麼做當然是為了避開城市裏無處不在的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