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未嚐不為袁氏之機也!”袁傀老神常在的道,後麵就是說他們的機密了,於是袁傀引眾人進入書房並屏退侍者。
“卻是大好之機會也!”進入書房袁紹急不可耐的附和道,堅定的眼神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
“什麼情況?袁氏居然有反心?”袁術詫異的想到。
同樣詫異的還有袁逢,看著自己的胞弟袁傀,又看看庶出子袁紹,不解道“大好之機?此話怎講?”
袁傀一手背於身後,一手捋著自己的三綹須然,在書房中來回踱了兩步,一轉身似乎想好了說辭道,“兄長稍安,且聽吾慢慢道來。”
“自章帝起,吾袁氏曆代皆有子為三公。先祖袁安為司徒,叔祖袁敞為司空,先父袁湯為太尉,兄亦曾為司空,弟添為司徒後為太傅,四世皆得三公之位。可謂是權傾天下,位極人臣。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大漢各州,何人敢說未曾受過吾袁氏之恩惠?四世用命卻也保得大漢劉氏天下夷平,四海皆安,吾袁氏若無功勞亦有苦勞也。然劉氏昏聵,曆次黨錮皆殃及袁氏,門生故吏亦受牽連。兄本無錯亦被削官,賦閑在家不得啟用。劉氏何其不明也!”
聽到此處,袁逢頷首撫須,怡然自得。袁氏四世三公,這是他袁氏的榮耀。
“至先帝劉宏時,其人昏庸無道,任用宦官把持朝政。親諂遠賢,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以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昔青蛇盤椅而飛,雌雞化雄而鳴,河水改道而走,山嶽移位而崩,此天道示警也。又起黃巾之賊,霍亂山河,大好河山卻十室九空,浮屍千裏,餓殍遍野。更有婦寺幹政,外官入京,帝非帝,臣非臣,此大廈將傾者也。昔武帝曾言‘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東漢光武之後已曆十二帝,自當有代漢而立者也。”
說道此處就見袁逢撐起身體,似恐似怒,幾欲打斷。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出自袁傀之口,這讓袁逢情何以堪?!袁傀沒有理會袁逢接著說,
“昔高祖劉邦斬白蛇而起前不過一亭長爾,光武劉秀雲台聚將時亦小吏也。本無資曆卻開創大漢數百年基業!吾等袁氏四世三公,威儀海內,冠絕天下。倘若登高一呼,必群起響應。昔隱王(陳勝追授的稱號)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天下將亂,已成群雄並起之勢。吾等當順天應道,建立不朽功勳,取而代之。袁氏當興,代漢者必袁氏也!此未雨綢繆之時,謀劃得當必成霸業,到時光耀袁氏豈不美哉?”
“代漢者必袁氏也!”如同一道霹靂震的以忠臣自居的袁逢久久不能言。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滑落,雙手緊緊的抓著座椅的扶手,因為用力而漸漸發白。撐著扶手袁逢慢慢的坐回到椅子裏。
此事如果真如袁傀所言,那他袁氏便為王室,這可是光耀門庭的大事!幻想著取代漢帝的場景袁逢就激動不已。
“代漢者必袁氏也!”袁紹喃喃的重複著這句話語,心潮澎湃的他雙眸射出駭人的精光,雙手不由自主的緊緊的攥握成拳。
“代漢者必袁氏也!我去,原來從這會開始袁氏就有了取代漢室的野心。怪不得後來袁氏幾經運作,把本就不多的漢室氣運敗壞了個幹幹淨淨。這是想代漢而立啊。”暗暗咂舌的袁術想著。
“次陽(袁隗),若謀劃此道,一拙不慎吾袁氏可就萬劫不複矣!”顫抖著雙手袁逢激動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