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惱羞成怒,拔劍在手,喝道“天下事在吾!吾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嚐不利!”
袁紹說著就要動手,就在此時呂布大喝一聲“呔,庶子爾敢?!”雙手持方天畫戟怒視袁紹。
董卓哈哈大笑,“袁本初可敢一試鋒芒?”說著殺機畢現。
看到呂布,袁紹一瞬間就慫了,他也怕死。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但是已經到了這地步後退是可能的,隻有挺過去,前途就是一片光明。於是袁紹看著董卓寸步不讓。
這時李儒上前勸道“事未可也,不可妄殺。”
董卓想了想也是,畢竟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若群起而反,不好收拾。稍微收拾了下心神,按住呂布的戟杆道,“奉先稍安,看在袁太傅麵上休再計較。”
說著看向袁隗道“汝侄無禮,吾看汝麵,姑恕之。廢立之事若何?”
袁隗給了袁紹一個眼色,又對董卓拱手道“悉聽司空尊便,未敢有異也。”
袁紹心領神會,持劍拜別百官,掛印往冀州去了。
一如袁傀算計,按部就班!
董卓環伺群臣,持劍在手,道“若再有阻議者,殺無赦!”
群臣驚恐,均拱手稱諾,未敢拂逆董卓。
袁術看大事已定,遂站出來,對董卓拱手道“司空行此順應天道之事,當為漢之張良。懇請司空行丞相事,扶大廈於將傾,安黎民於天下。”
看著袁術的提議,李儒靈機一動,覺得可行,正好趁著震懾群臣之事,總攬朝政。遂道“後將軍所言極是,非丞相無能救大漢!”
董卓的手下將領亦抱拳跪倒道“懇請司空行丞相事!”
“汝非袁氏子!”袁傀臉色鐵青,恨恨的說道。
群臣大驚,畢竟之前董卓還不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雖然位列三公,畢竟還有兩個人牽製,下麵人也可以陽奉陰違,中間可操作空間很大。如果位列丞相那就是三公之上,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外藩割據也要俯首聽命,這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看著如此“懂事”的袁術,董卓也不客氣,安然受丞相之職。
拿著印綬洋洋得意,一掃之前的陰霾。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辦法,隻得默許了即成的事實。
於是選取良辰吉日,告天祭祀,行禪讓之事。
退朝之後,袁氏公開與袁術斷裂,聲稱袁術不為袁氏子。
“不為就不為,所有資源都給了袁紹,一點也不給我。我作為袁氏子,難道就隻能一輩子紈絝到底?”袁術恨恨的想到,“既然重生在這亂世就定要博一世功名,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對袁紹的嫉妒,對袁氏的不公,都讓袁術不甘心一輩子就隻能是“袁氏子”。袁術早就下定決心要闖一番事業出來。也讓這些自以為是的人看看,我袁術如何不能成事!
接下來幾日袁術也不管什麼黨人、武人,士人、庶人了,整天跟西涼武將泡在一起。不是在軍營走馬舞槍,飛石舉鎖,就是在董卓那喝酒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