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必不負董相囑托!”袁術喜出望外道。
初平元年九月中旬,袁術跟隨天使帶著聖旨出發前往南陽就任南陽太守。
出發前袁術又喝的酩酊大醉,西涼係跟並州係一起為他踐行。也是喝了點酒,借著酒勁袁術拉著幾個武將的手一直說,如果有不如意可以去找他,可以去投奔他,他肯定掃榻相迎。華雄、徐榮、張遼、臧霸等皆笑著稱是。都知道他喝醉了,誰也沒往心裏去,隻當他說的是醉話。
翌日紀靈騎馬伴隨袁術左右,一路向南陽前進。
南陽比鄰河南,距離洛陽亦是不遠。快馬三五天就能到。但是袁術一行足足走了十天。
一路上盡是逃難的平民。破衣爛衫,攜家帶口,疲憊與菜色充斥在難民的臉上。不過在眼眸中還有些許希望,這也許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袁術拉過一個難民,詢問是哪裏人士,要去往何方。難民答道是南陽逃出來的,要去河內郡或者河東郡。袁術又問,南陽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要逃出南陽。難民說黃巾又起,時常劫掠,又有盜匪猖獗,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想著去他處安身。聽說河內、河東比較平靜,就到那裏棲身,或可活命。
看著一個個從身邊走過的人,袁術百感交集。底層的百姓是最樸實的,能有一口飯吃,能過一天平靜的生活就滿足了。但是生在亂世,死傷最多的亦是平民百姓!整個三國從東漢末年動亂到晉大一統人口削減了十之六七,又得不到好的休養生息,這也是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
袁術想到,估計現在南陽能有百十萬口就不錯了。這次來南陽沒有之前向的那麼容易啊,任重而道遠!
要恢複生產就一定要安定的環境,要安定的環境就要剿匪,要剿匪就要軍隊,要有軍糧才能有軍隊。但是現在的自己除了頂著個袁氏子的帽子,武將隻有一個紀靈,謀士一個沒有,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創業艱難啊!
這一日便進了南陽地界,袁術一麵差下人去南陽治所宛城報信,一麵繼續前行。經魯陽、葉縣、繞過伏牛山,走堵陽、博望至宛城。
九月底一行人在距離宛城三十裏的地方遇到了迎接的南陽太守張谘,郡丞韓方等。
袁術騎在馬上,仔細端詳著張谘。
張谘中等身材,四十出頭,濃眉大眼,戴冠長須,一副儒生打扮。
袁術正看著他,就見張谘對著天使的車帳一輯首道“某南陽太守張谘,拜見天使。出迎來遲,還望贖罪。”
“明明是他在等我們,還說自己來遲,看來張谘這個人比較圓滑不好對付。”袁術暗暗的想道,“看來他任南陽太守這麼久,還是受到頗多南陽士人支持的。”
除了郡丞韓方,下麵的都尉,宛城令等一副唯張谘馬首是瞻的樣子。袁術看出自己此次上任不是那麼容易的。
天使還禮,一行人在張谘的引導下浩浩蕩蕩的進了宛城。
城門外到處都是難民,城內街道雖然不算幹淨,但是一個難民都沒有!這是什麼情況?不允許難民入城?
袁術奇怪,就出口問了下落在後麵的韓方。他是郡丞,應該知道怎麼回事。
韓方解釋道,原來是讓難民進城的。但是有賊人混在難民裏刺探情況,已經抓出來好多個奸細。後麵就隻能在城門外搭建窩棚安置難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