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太守孫堅字文台,出身武人世家,膽子大,根骨奇佳,武藝高強。孫堅十七歲就敢一人獨鬥群寇,從小吏一路壘到大縣的縣丞。武勇之名響徹九州。剿滅黃巾叛亂時又受到中郎將朱儁的賞識,加上自己的膽略,一路從佐軍司馬升遷到別部司馬。再後來邊章、韓遂在西涼叛亂,車騎將軍張溫又啟用孫堅參軍事,一路征戰,又升遷為議郎。接著長沙叛亂時,又提升為長沙太守。縱觀孫堅的升遷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廝殺史,真是一將功成萬古枯!
早在征討西涼叛亂的時候,孫堅跟董卓便有了矛盾。當時孫堅在周慎(周慎為張溫屬下,征討西涼叛亂的一部)軍中,在征討先靈羌中,董卓故意拖延馳援的時間,導致周慎被先靈羌包圍,以至於周慎軍險些全軍覆沒。孫堅也是拚了命才保著周慎逃出來,這一戰孫堅受創多達十幾處,從此孫堅深恨董卓。
孫堅跟董卓都是武人出身,不過兩人走的路卻不相同,孫堅走的正麵,堂堂正正一刀一槍的打到的太守;董卓就不一樣了,走的是陰暗麵,雖然也有武勇,但多數是靠陰謀詭計,投機鑽營,賄賂宦官得以上位。所以從骨子裏孫堅是瞧不起隻會耍陰謀詭計的董卓。
孫堅的性格就是嫉惡如仇,性如烈火,膽大包天。有什麼說什麼,一根腸子通到底。這雖然讓孫堅功成名就,但也因此丟了性命。
言歸正傳孫堅看了傳到長沙的檄文後,大罵董卓大逆不道,不為人子。隨即打出“清君側”討伐董卓的旗號,帶領手下武將並三萬兵馬奔洛陽去了。
長沙郡在荊州南郡的正南方,南郡在南陽郡的正南方,南陽郡在洛陽的正南方,所以要到洛陽最快的方法就是穿過南郡、南陽郡走廣成關到洛陽。
就在孫堅準備出發的時候,接到了武陵太守曹寅傳給自己的檄文。檄文是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寫的(案行使者就是查案子的法官),檄文中說荊州刺史王睿勾結董卓,欲廢皇帝協,董卓代天而立,王睿從之。讓孫堅緝拿王睿,就地正法。
孫堅一看檄文就知道是假的,如果王睿真的造反,也隻是讓緝拿,不會說直接殺掉。不過幾次三番的被王睿惡心,穿小鞋,克扣糧草、軍餉,早就讓孫堅對王睿恨之入骨,殺之而後快。正好有合法的名義,孫堅也樂意效勞。
這一日,孫堅領大軍到漢水河畔,襄陽城下。
早有探馬回報王睿,有大兵過境。王睿登樓觀望,並派人詢問是哪裏的兵,為何而來。
孫堅的部下回複了早已經商量好的對策,說是去洛陽征討不臣,路過襄陽,因為衣食短缺,又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賞賜又少,這次來就是想請刺史大人再封賞些財物。
刺史王睿看著他們確實可憐,又都是自己的部下,於是動了惻隱之心,下令打開府庫,讓這些兵丁進去隨便拿,已彰顯自己的大度。
不過在兵丁圍攏過來以後,王睿在樓下發現了滿臉殺氣的孫堅。王睿早就知道孫堅對自己不滿,於是大驚,趕忙詢問,“士兵尋求封賞,孫太守怎會在此?”
孫堅扶著刀柄,殺氣騰騰的對王睿說,“奉案行使者的命令,特來取你首級。”
王睿不解的又問“吾所犯何罪?”
孫堅一把抽出古錠寶刀,試著刀鋒道“吾如何知曉,下了閻王殿,汝可自行去問閻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