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之聲,在孫堅耳畔回蕩,更讓孫堅羨慕不已。
這得人心多得啊,才會有好事者編唱謠曲?!
孫堅扭頭對袁術道“袁兄收南陽民意,愛戴如斯,某不如也!“
“哈哈,袁術慚愧,庸人之姿得此殊榮,術愧不敢當啊!“嘴裏說著愧不敢當,但是確沒有一點慚愧的意思,甚至哈哈大笑,得意非凡。
“兄長不必過謙,黎民百姓非大功德者無以讚頌。果如名士許劭之言兄為四海九州之鯤鵬也!“孫堅繼續稱讚道。
“哈哈,吾輩身為大漢子民,當替皇帝分憂,解救黎民。吾平生之誌為中興漢室,掃胡攘夷,效仿馬援,成就豐功偉業。或為史書所載,得畫一兩筆,留名足矣。前路皚皚,坎坷難行,唯有披荊斬棘,勤奮共勉,當展誌向之所在!文台,你我應當攜手共勉才是!“
袁術又開始敘說他的誌向,並提出與孫堅共勉。
“吾之誌向亦是如此,兄長所言,敢不從命?!”孫堅真誠的說道。
說話之間便到了治所宛城,袁術安排專人引孫堅軍士入城東大營,埋鍋造飯,洗塵罰髓,入帳休息去了。自己則帶著手下文武並孫堅手下心腹入宛城,在偏廳坐定,擺下酒宴,為孫堅接風洗塵。
袁術攜手孫堅同席而坐,文武分列兩旁,大擺筵宴,飲酒做樂。
席間,袁術又跟孫堅分析了下,當今天下的形勢。
袁紹得了盟主後把酸棗事宜交給曹操,自己則帶領大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駐在河內;冀州刺史韓馥留守冀州,總督各部糧草;豫州刺史孔伷,由酸棗進駐潁川郡;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喬瑁、北海太守孔融、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曹操皆在酸棗;西涼太守馬騰屯駐馮翊郡;徐州刺史陶謙依舊在徐州,未舉兵;北平太守公孫瓚正在往河內郡趕,估計還要幾月才能到;再了就是宛城的袁術、孫堅了。
“各部大多就地屯駐,或趕路前來彙合,並沒有進攻的意思。想來時機還未成熟!”袁術攤開大漢圖錄,在圖上一一指給孫堅看,分析幾路可能進攻的方向。
“前日我差人送信給某大兄盟主袁紹與副盟主曹操,詢問何時進攻。渤海太守袁紹答曰依號令行事,等其號令;曹操則曰諸侯未齊,不可輕動,待來日到齊之時,便是罰董卓之時。”袁術道。
孫堅則是不滿的一口把杯中酒飲盡,放下酒杯指著地圖道“某嚐聞行軍作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軍彙聚已幾月矣,屯駐駐地不敢輕離,隻為互相猜忌、保存實力爾。吾不屑與此等膽小如鼠之人為伍,皇帝陛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吾輩當奮勇爭先,攻破洛陽,誅殺逆賊董卓,解救皇帝。豈可在此坐視?”
袁術看了看孫堅,想到:怪不得孫堅總是被當槍使!
於是袁術道“吾亦覺該當如此。從南陽入河南郡(洛陽在河南郡),需走葉縣、紅陽,經魯陽入司隸。然前太守張谘,屯駐魯陽,把守扼要葉縣、紅陽,吾不得過矣。若繞道汝南潁川需多走兩百餘裏,況豫州刺史屯駐潁川,若我等過潁川而擊恐落孔伷口實,引其不滿。跨境作戰,南陽雖有存糧,然路途遙遠,恐生變故,隻得就近集糧。雖孔伷不足為懼,隻怕吾等衝殺之時孔伷斷卻後路,或不予糧草,吾等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