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滾滾滔滔,衝向育陽。
育陽城就在育水河畔,距離喝道隻有不到千米,順著育陽縣的挖好的灌溉溝渠,如蜘蛛網一樣蔓延開來。
看著成片的農田變成一片澤國,袁術的心都在滴血!
這些可都是自己辛苦幾月的成果啊,沒想到一下就全毀了!
這該死的大雨,這該死的堤壩!
袁術看著蔓延開來的洪水一點辦法沒有,暗下決心,等汛期過了一定組織深挖喝道,再多建支渠,一是方便灌溉農田,二是增加育水的承受能力。
不多時水流便到了育陽城下,順著城門的縫隙,湧入城中。
東漢時節根本沒有下水道係統,排水基本就是邊邊角角的汙溝,這如何能抵擋的了連綿不絕湧過來的洪水?!
不多時水便積了一尺多深,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早在掘開育水之時,就差人到育陽報信了,今年會掘開西岸,讓城中百姓做好準備。
其實準備不準備都是一個樣,人力有窮,大自然無窮,人怎麼可能鬥的過大自然。雖然人鬥不過大自然,不過人會跑,可以躲避。洪水過後不過是損失些財產。
不過這樣一來袁術就被育陽的大族恨上了,如果不是袁術他們也不可能有這些損失。東岸那邊並無百姓居住,都是百姓的農田罷了。以士大夫的觀念,些許賤民,就應當他們受難!自己是高貴的貴族,怎麼可能替這些賤民受過?
這也為後來育陽的叛亂埋下了禍根!
就這樣,洪水無情,所過之處無不化為齏粉。
隨著衝刷的麵積增大,河水的總量在慢慢減少,加之雨水稍歇,滲透進土壤之中,在第二天天光見亮的時候,總算是平息了下來,隻在低窪之處還有些積餘。
袁術一夜沒睡,在這荒野之上他也沒辦法入睡。見到洪水退卻,袁術一麵派人回宛城通知韓方調撥糧草來育陽,救濟百姓,一麵差人再調幾千軍士過來。
調軍隊過來的意思一是維護秩序,嚴防肖小盜竊搶劫;再了幫助受災的民眾搭建窩棚,幫助重建家園。
袁術先是差把守的屯長把掘開的缺口堵上,堵住源頭。再了並育陽令返回育陽,袁術要看看受災的程度。
大雨過後,天光放晴,太陽炙熱的光芒烤著大地,地麵的雨水、河水被烤成蒸汽,彌漫在空氣之中。
隨著空氣的濕度的加大,呼吸一口氣都覺得像喝了一口水一樣。濕漉漉的空氣附著在衣袍之上,胸口像被擠壓一樣,沉悶不堪,再加上溫度的上升,汗水不停的流下,走在這中間好不難受!
卯實的道路因為洪水的衝刷變得鬆鬆垮垮,地麵似乎不能受力,一腳踩上去,便陷了下去,當拔出腳時厚厚的泥巴粘在鞋底,更增加了行走的困難。
深一腳淺一腳,眾人向著育陽走去。
不過千米的距離,平時片刻便到,此時卻花費了一倍的時間還不止。
走到育陽城門時,宛城的消息傳來了,韓方帶十萬石糧草並劉辟部五千人已經上路,在往育陽的方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