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謀主侍舌辯群儒(1 / 2)

不管眾人說的如何難聽,年輕儒生都是笑嗬嗬的,一臉的鎮定,毫無慌張的神情。

見到眾人稍歇,年輕儒生站起身來,向四周一一拱手行禮。然後正了正衣冠,掃視在坐的眾人,一股潁川腔響了起來。

“諸位有禮了,某不過無名之輩,名號不提也罷。後將軍袁術在南陽所作所為某也略有耳聞。施仁政、撫黎民、整溝渠、分土地,拉攏氏族,編練軍伍,把南陽從紛亂之中解救出來卻是其功;

設立招賢館,廣納賢士,量才適用,能有識人、用人之能,確有明主之姿;

編練軍伍,征伏牛寇,討黃巾賊,知兵善戰,確有良將之能!

然某曾聞後將軍袁術未到任南陽之前飛鷹走狗,縱馬鬧市,欺淩弱小,紈絝不仁。市井皆罵之,更有童謠‘淨街王,淨街王,庶子無能命不長;袁長水,袁長水,路中悍鬼必定亡’。如若袁公路為仁義之人如何得世人如此唾罵?此其一也;

依大漢律,一郡之兵不得超五部(一部五千人),然袁公路收伏牛賊,收黃巾賊,編練軍伍已有十二部之多(常規的五萬軍隊,比陽舞陰各五千),擁兵倍之,其為中興之臣乎亦是篡逆之將耶?此其二;

董卓殘暴不仁,把持朝綱,行恐怖之道,逆反而行。天下諸侯大舉義旗,群起而討之。意在清君側,除滅董卓,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現在十幾路大軍兵圍河南,進逼洛陽。然袁公路先是拖後舉事,後又按兵不動。跟洛陽董卓眉來眼去,互通有無,此為討逆,亦是從賊,不得而知也!似其南陽太守亦為董卓封賞,其安肯叛舊主而行義道?此其三;

伏牛賊寇、黃巾賊眾皆叛上作亂為逆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然袁公路窩藏包庇賊眾,任用其在南陽軍中。賊寇搖身一變成為官軍,何其荒拗?長沙太守孫堅雖舉義旗,然其擅自攻伐州長,逼死刺史王睿,其亦要謀反耶?其行與黃巾逆賊有何不同?然袁公路不但不捉拿孫堅以儆效尤,竟讓其屯駐魯陽。又多有資助,又表其為假中郎將,愛護之心路人皆知。包庇謀反逆賊,與逆賊同伍,其行亦同謀反也。此其四。

隻此四點袁術如何能中興大漢,如何能為肱骨之臣?其不過謀私利爾!”

年輕儒生誇誇其談,天下大事信手捏來,把袁術批駁的一文不值,形同反賊,如何還能為被稱讚的明主?!

年輕儒生所說皆是事實,不容其他人反駁辯解!

一番話語說的眾人啞口無言,張口結舌,臉麵憋的通紅。這一巴掌甩的啪啪響,打的眾人一個個低頭不語,無地自容。

袁術聽著年輕儒生的話震驚的無以加負。此人分析的入情入理,又明了天下大勢,此人有才,必是大才!我一定要拉攏過來,肯定能成為我爭霸天下的臂助!袁術暗暗的想著。

看著沉默的眾人,年輕儒生哈哈大笑道“哈哈,好一個招賢館,盡收些酒囊飯袋,搖頭晃腦之蠕蟲。袁公路重用爾等如何為明主?招賢館某不去也罷!某還不想明珠暗投與爾等糟粕為伍。可惜天下之大卻無英雄人物,某一身絕學也無用武之地。算了,還是回家去做個農家翁吧,哈哈……”

儒生自嘲一句,大笑著走出酒樓,奔城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