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使是寒門也是有等級對立之分的!
為了讓寒門有晉身之階,東漢有很多寒門出身的大儒開辦書院,以期拉近同氏族的距離。東漢的學識基本都是家學,這也就造成了學識的壁壘。大族子弟書讀的,多見識就廣,更容易出仕做官。寒門、庶族無書可讀,就漸漸的泯然眾人了。
這其中最出名的書院有兩所,一是潁川書院,二是鹿門山書院。兩所書院幾乎雲集了天下所有聰明的寒門學子,更甚至也有大族子弟前來學習。
其中潁川書院多為北方的寒門學子,鹿門山書院多為南方的求學士子。
兩所書院培養了不少從庶族寒門崛起的名士。但是官場是藏汙納垢的地方,皆是利益糾紛。這些寒門庶族得以晉身便觸動了老牌氏族的利益。為了打壓寒門庶族的崛起,他們想辦法分化了兩所書院,讓其互相傾輒。
結果就是本來應該和諧、共同抵抗老牌氏族的兩家書院,因為利益大打出手。恩恩怨怨、糾葛不清。老一輩的恩怨傳承到下一輩人,最後形成了兩家書院互相敵視,互相不服,老死不相往來。
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分成兩種,一種是謀略型的,學成主要做謀士;一種是內政型的,主要學得治理之法。這個隻是側重的方向,不是說謀略型的不通內政,內政的不會出謀劃策。
所以偏向內政的學子也許還能同處一處,但是偏向謀略的便根本不可能湊到起。這就是鹿門山書院的石韜、孟建等投效了更加成功的曹操,而諸葛亮、龐統選擇的是不被看好的劉備。
兩所書院的對立究其根本還是兩個階層的對立,庶人與士人,寒門與豪族。
說了那麼多寒門,你可能會問寒門不就是庶族麼,為什麼還要特意拿出來說。其實庶族跟寒門還是有區別的。
寒門一般為落魄的士族,其祖上為士大夫階層,但是在官場之中並不如意,所以漸漸被踢出了官場變成了白身。不過即使他們是白身但是家族的藏書、學識還是有的,所以一般寒門比庶族更容易晉身,更容易被士族階層接納。但是庶族就不一樣了,庶族的祖上也是庶人,沒什麼學問,隻能賣力氣。但是庶人之中也有有見識的,也想躋身士大夫階層,所以就把自己的後輩送去讀書,期望能學有所成。
袁術出身袁氏大族,不知道兩所書院的恩怨,所以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明明被郭嘉認可卻得不到他的投效。
言歸正傳,找不到郭嘉他袁術也無可奈何。
“既然走了,就走了吧,沒有你郭奉孝我還就不信我袁術就不能成事了!”袁術止住悲傷與懊惱,恨恨的想到。
沒有張屠夫還能吃帶毛豬?智謀之士多如牛毛,現在已經預定的就有賈詡,徐庶,袁術自己也沒什麼好怕的。
打定主意,袁術也不再胡思亂想,撥回馬來,轉向奔魯陽去了。
來都來了,正好去孫堅那裏看看。
袁術一麵奔魯陽前進,一麵差護衛前去報信,畢竟是孫堅的地盤還是先打聲招呼比較好。
此時的孫堅正坐在魯陽縣衙發愁。
前段時間天降大雨,孫堅忙著訓練軍士就沒有注意糧倉。結果雨水太大,糧倉又靠近魯山,發生了山體滑坡,泥石流把糧倉埋了個嚴嚴實實。
等孫堅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原來是軍營斷糧,孫堅差軍士去糧倉取糧。結果到了山腳下軍士傻眼了,哪裏還有什麼糧倉?隻有一個小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