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態度一致,盡皆不同意孫堅投效袁術的想法,這讓孫堅很是為難。
他做為一個武人,根本不可能獲得士人的投效。領軍征戰是沒有問題,但是處理政務交給誰?誰又能擔當?
孫堅把心中所想告訴幾人,幾人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在對方臉上看到了一臉的茫然。
他們都是武人,心裏的想法就是征戰沙場,快意恩仇。老百姓那些柴米醬醋茶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不用看,光想想就頭疼,更別說處理這些糾葛了。
孫堅見他們不言語便要決定還是投效袁術算了,自己實在處理不了政務。幾次三番在糧草上出問題,孫堅實在是搞怕了。
但是部下武將皆跪倒在地懇求孫堅不要如此。
孫堅道“某也不想寄人籬下,聽命於人。然某不通政務,所占之地皆不得治理。長沙如此,魯陽亦是如此!若無糧草補給吾等該如何是好?天災人禍變化多端,還不如投效後將軍,吾等隻管征戰,豈不快哉?”
幾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武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如果袁術沒有武將或者武將很少也就算了,投就投了,起碼自己能受重用。但是看看袁術手下武將,紀靈、黃忠皆大將之才,文聘、魏延為後起之秀,其他張珣張侃、劉辟、何儀、何曼、韓匡皆可獨自領軍,其他將校更是無數。
程普、黃蓋自問他們比紀靈黃忠還是稍差一些,更別說比程普、黃蓋武藝還差些的韓當、祖茂了。再看紀靈黃忠下麵之人,比之亦不遑多讓。如果投效過去,親疏有別,哪裏還有他們的出頭之日?
天下諸侯並起,亂世已成不可逆之事,這誰都看的出來。做為武將這正是博取功名的大好時機,誰不想封侯拜將,光宗耀祖?
倘若真到了袁術麾下,孫堅倒是可以繼續領軍征戰,他們這些人必定會被袁術麾下大將壓製。如果得不到征戰的機會,他們跟廢人又有什麼區別?
聽到孫堅的反問,幾人絞盡腦汁想著應對之策。終於還是他們之中比較聰明的程普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
於是程普抱拳道“將軍,現吾等麾下聚五萬大軍,可謂是兵強馬壯。現正是討賊關鍵之時,軍伍不可變。若投奔後將軍麾下必要從新整軍,此舉定會錯過討賊的關鍵時機。
況且袁術麾下戰將如雲,紀靈、黃忠皆大將之才,倘若到了彼處,吾等還有何出頭之機?請將軍為某等考量一下!
不若如此,吾等可為後將軍之客座大軍。替後將軍征戰沙場,不過後勤補給皆要其負責。如此吾等皆可專心征戰,亦無須再為政務、瑣事勞神,豈不兩全其美?”
眾人聽了程普說的辦法,都眼前一亮。這個辦法好,既能保持他們的獨立性,又不用再為糧草補給殫精竭慮。於是皆出言附和程普,請孫堅采納。
這可能就是最早的雇傭軍吧!
孫堅聽罷亦是眼前一亮。同樣做為武將,孫堅了解手下部將所想,盡皆想在這亂世之中建立不世功勳。這無可厚非,孫堅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其實投效袁術最痛苦的就是孫堅。他自己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積攢起這些部眾,一下都送給別人,他也舍不得。但是沒有打理政務的人才,幾次三番的在糧草上出問題,讓孫堅認識到後勤政務的重要性,所以才想到這個下下之策。幹脆自己就不管政務了,把後勤之事全全交給袁術,自己隻負責最喜歡的征戰就好了。但是程普的計策就折中了下,既保存了屬於他們的大軍,又能源源不斷的獲得糧草補給,確實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