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兩撥投投效因果(1 / 2)

原來杜遠跟廖化是大渠帥波才的部下,在波才身死之後就在譙郡上山落草為寇。但是他們勢力太小,連周邊的地主豪族的私兵都打不過。再加上不事生產,可以說是苟延殘喘也不為過。

兩人整日在山上長籲短歎,需求出路。本來想去投奔汝南的何儀、何曼。但是在他們整理行裝準備動身之時,就得到了何儀何曼被袁術收編的消息。

這可好,還沒動,計劃就胎死腹中了。又過了些日子,他們實在是熬不住了,山上的野菜都被他們吃光了,再待在這裏就隻能餓死了。

於是二人一商議,這裏已經沒有生路了,不如幹一票大的,然後再直接轉移到其他地方。

分析了形勢之後,就確定了郊縣的一個大戶。於是他倆帶領他們的五千部眾,悄悄下了山,殺奔郊縣。

可能也是他們運氣好,上天眷顧他們。他們殺到郊縣的時候,這個大戶正好有一半的私兵派出去保護商隊了,這讓他們有了可乘之機。但是廝殺起來卻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美好。人家的私兵個個精銳,他們這烏合之眾,又餓了許多天,槍都快拿不住了,如何能敵?五千攻一千多,還損失了三千多人,才堪堪把塢堡攻下。

不過好在是成功了!他們在劫掠了一番之後,他們就就帶著剩下的一千多人,向汝南轉移。

到了汝南之後,跟在沛國差不多。他們被當地的地主豪族像趕蒼蠅一樣從這裏趕到那裏,在夾縫之中尋找生機。就在他們感歎偌大個大漢國怎麼就沒有他們的容身之所的時候,聽到了袁術寬厚對待黃巾的消息。

堂堂的後將軍居然為祭奠黃巾餘孽劉辟全軍縞素!這讓他們感歎袁術的仁義的同時,起了投效袁術的決心。

汝南臨近南陽,本來他們早就應該到的。但是在過汝南平輿縣的時候,被當地的地主武裝偷襲,一場大戰從下午一直殺到黃昏。如果不是後來天黑了下來,他們趁著夜幕的掩護才得以脫身,估計他們就都葬送在平輿縣了。但是即使是逃了出去也丟下了幾百具屍體。

自從平輿縣一戰之後,杜遠跟廖化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白天趕路了。就最後這幾百人,再來一次他們就全交代了!他們在汝南東躲西藏,晝伏夜出,小心翼翼,才到了南陽郡。

說道淒苦悲慘之處,兩個錚錚鐵骨的壯漢居然像個孩子一樣,嚶嚶的哭泣起來。

男兒有淚不輕談,隻是未到傷心處!

由此可見他們的境遇是何等的艱難!

比陽令也感慨萬千,出言安慰他們兩個,並表示他的主公袁術有容人之量。隻要投效袁術麾下的,都一視同仁,量才適用。讓他們放心,不會因為他們出身黃巾就苛責他們。

杜遠跟廖化兩人聽到此話才止住哭聲,對比陽令是千恩萬謝。

不過比陽令又說道,你們暫時在比陽住下,過兩天他要去宛城彙報工作,正好帶他們同去,如此的話比陽令還能在韓郡丞麵前替他們美言兩句,某個好出路。

杜遠廖化納悶了,去宛城怎麼跟韓方美言,袁術不是主公麼?

當兩人問出心中的疑問之時,比陽令哈哈大笑,說主公袁術早已經帶領大軍討伐逆賊董卓去了。現在坐鎮宛城的是袁術的親族兄長韓方,韓方是南陽的郡丞。

原來如此,既然袁術不在宛城,兩人也不著急過去了。就在比陽住下,等待比陽令帶他們過去。

但是他倆沒待兩天,比陽城外又來了一支大軍,這次比杜遠、廖化的部曲多多了,得有三千多將近四千之眾。為首的兩人也是雄壯之士。

有了杜遠、廖化的經驗,比陽令一看就知道肯定又是前來投效的黃巾眾。

果不其然在報通名號之後,比陽令了解到,這次過來的是徐州黃巾部的周倉、裴元紹,帶領部曲前來投效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