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鮮血的流失,唐即感到越來越冷,這是將死的征兆。血沫慢慢翻湧上來,順著他的嘴角淌下,唐即回憶著自己的一生,有得意有失落,有輝煌有不甘。想著自己投錯了主公,也是搖頭苦笑,合該如此,合該如此!
唐即還未想完便一擺頭,身死殞命!
小人物唐即消逝在這滾滾的曆史長河之中,雖然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但也襯托了文聘的不凡,這也算他小小的功績吧。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看著身死的唐即,文聘想著自己會不會同他一般,但是轉念就被必勝的信念所替代,跟著明主袁術,自己就算身死,也能在這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搖搖頭,把那些遙遠的念頭打消,現在還是要盡快接手陽城才是。他這邊隻攻下一麵城門,還有兩麵,還有預備的軍士,還有好多大事等著他處理,他還有何理由在這裏感慨?
想罷,文聘抽出紮在唐即身上的佩刀,鮮血順著傷口噴射而出,濺了文聘滿臉滿身。文聘也不以為意,一刀把唐即的頭顱砍下,他這是要用唐即的頭顱去收服其他兩門。
文聘默默的在心裏道“汝下了地府可不要怨恨於某!某借汝頭一用,也算是物盡其用了,某就不用汝感謝了!”
想罷,文聘提著唐即的發髻,留下一千士兵打掃戰場,把守好此處退路,帶領其他人就奔東城去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文聘相信有了唐即的頭顱,收服其他兩城門的軍士不難。
畢竟現在是亂世,他們當兵就是為了吃口飽飯,在哪裏吃都是吃,更何況他們的主將已經身死。
到了東城,文聘一舉唐即的頭顱高喊道“某乃後將軍麾下文聘是也,現後將軍已經入城,爾等還要負隅頑抗到底否?後將軍有好生之德,隻誅首惡,不涉其餘。唐即首級在此,爾等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說著就要指揮大軍攻上前來。守軍聽到袁術軍已經入城了,士氣就已經衰落了,當再看到唐即的頭顱就更沒有打戰的信心了。再加上文聘說可以放過他們,他們還如何會在生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死戰到底?
正如前文所說,他們從軍就是為了吃口飽飯。既然主將已經死了,他們沒有必要為他陪葬。於是紛紛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南城門、預備之師亦是如此。文聘在各個城門留下守軍,把投降的軍士看押在一處之後,就回到北城門。
因為有軍士來報,城外來了百餘騎,看樣子是周昕軍。文聘看到這種情況,眼珠一轉,就想出對策,於是吩咐打開城門,誆騙他們入城,然後誅殺。沒想到被周昕發覺,於是在射死大部分之後,加上占領陽城的興奮,就放剩餘的幾人離開了,不成想周昕就在其中。當後來得知此事之後,文聘也是悔之晚矣。
周昕偷雞不成反而全軍覆沒,自身更是差點身死,後世有詩嘲諷曰:
妄自偷襲月當空,看似美酒摻毒中。
粗枝大葉中圈套,黃粱美夢想立功。
一戰而敗眾被坑,大將失策卻偷生。
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