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一連找了三天都沒找到孫堅,甚至已經找便了南郡進入到了比鄰的江夏郡。孫堅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蹤跡皆無。
軍士陸陸續續的返回大營,皆是搖頭不已,口稱沒找到。莫非孫堅真的身死了?
人心惶惶之下已經開始出現了逃兵,撒出去五萬人回來的隻有四萬五千人,其他人不知所蹤,也許是逃回鄉裏去了。畢竟前次在鄧縣、樊城收編了許多荊州軍士。
現在軍中無主,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共推孫堅的侄子孫賁為少主,暫且統領全軍。雖然孫賁隻是個偏將之姿,但是畢竟他是孫堅的侄子,按照當時的繼承規則,是有一定的繼承權的。這樣安排也是為了安撫部眾的心。
在帥帳之中,屏退左右,四將跟孫賁在一起商議,到底孫堅去哪裏了。
之前尋找都是廣撒網,沒有一個目的性,尋找肯定是囫圇吞棗,找的不夠仔細。幾人分析,當時孫堅帶南麵之軍馳援西麵,是從西麵失蹤的。當時西麵雖然混亂,但是北麵、東麵依舊完整。按說如果孫堅去了這兩麵的話,不可能不跟手下部眾聯係。所以這兩麵可以排除。西麵是進入南陽郡,西南是直通江夏郡,南麵是下到宜城。按照孫堅騎馬的腳程算應該是在這三麵的方圓百裏之內。
於是幾人把大軍帶到襄陽城西從新紮住陣腳,撒出士兵主要在這三麵尋找,相信如果孫堅還活著,一定會回轉襄陽跟他們彙合的。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還是不願意相信孫堅已經死了或者被擒了。他們寧願相信襄陽傳出孫堅身死的消息是劉表用的動亂軍心的計策。
有了目標以後就好找多了,隻一天的時間,西麵,南麵的人已經回來了,並未發現孫堅的蹤跡。直至深夜才有一個疲憊的軍士從西南的峴山返回說,峴山太大,而且又非常險峻,他們在屯長的帶領下並未找全。打算天光大亮之後,再行尋找,他們已經退到峴山腳下紮營了。
聽到這個消息,幾人非但沒有怪罪軍士不得力,反而都高興起來。看來孫堅應該就在峴山當中。
這一路尋找的軍士所說給了他們些許希望,他們也更願意相信是這樣的。峴山太大,道路崎嶇,很容易迷路,怕不是主公孫堅在峴山之中迷路了出不來了。
於是第二天,孫賁並四將也出動了,除了留一萬軍士把守好營盤,其餘的人全部進入到峴山之中尋找。
而且是仔細的尋找,一點犄角旮旯之地也不放過,希望把孫堅能找出來。
軍士在山中一邊敲打著蒿草、林木,一邊高聲呼喚著孫堅的名諱,製造出噪音來,希望能讓孫堅聽到。
就這樣一寸一寸的尋找,雖然很慢但是架不住尋找的人多。很快就來到了孫堅身死的那個山口處。
山口依舊聳立在那裏,地上的血跡已經被塵土掩埋,再也看不到這裏曾經大戰的痕跡。
孫賁來到此處,一邊懸崖,一邊密林,一條羊腸小路夾在兩山之間,端的險峻如斯!
正在孫賁感慨此處的險峻之時,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大風來的毫無征兆,似乎是突然就刮起了。大風之大,難以抵擋,沙土石礫被大風裹挾著吹向人們的臉龐,迷糊了人們的視線。孫賁趕忙抬起手臂遮擋眼前,透過手臂的縫隙向前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