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丟輜重樊城被占(1 / 2)

從荊州穿過回轉江東是不可能的,隻能走南陽,繞路經豫州回轉江東。

那麼就算袁術答應他們帶大軍過境,進入豫州,揚州,這些刺史,太守還願意讓他們通過麼?

答案是否定的,誰都不想自己管轄的地方有其他的軍士通過。更不要說現在他們還有一萬多人,到時候誰不怕他們來個假道伐虢,攻占自己的屬地!

那就隻能把軍隊放在南陽了,到時候多說他袁術跟孫堅的情誼。懇求袁術劃一地給他們駐紮,之前袁術送來的糧食還有許多,夠他們吃半年的了。到時候安葬了孫堅,再迎回少主孫策。先攻襄陽,再下江夏,一定要殺死黃祖給主公報仇。

商量好了對策之後,程普、韓當、黃蓋、祖茂擁立孫賁為假主,暫代孫策統帥大軍,然後安排拔營奔漢水河畔去了。

一個上午的收拾,能帶走的都拆下運走,慢慢的向漢水靠近。

襄陽本來就在漢水邊上,孫堅的遺部又都駐紮在西城外,本來就離渡口不遠,半個時辰的時間,大軍就盡皆到了漢水河畔。

整理好行裝,就開始渡河。首先是孫賁跟孫堅的靈柩,然後就是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四將及其部曲。渡船不多,隻能先過重要人、物,然後再及其他。

就在程普等剛上岸之後沒多久,渡船還在漢水上飄蕩的時候,就見漢水下遊,船帆飄蕩,旌旗蔽日,一支水軍就衝了過來。

程普他們在岸上定睛觀瞧,就見當中的大船桅杆之上,一麵帥旗,上書一個鬥大的“蔡”字,上首一行“荊州水軍大都督”。帥旗旁邊一杆稍小旗幟,上書一個“張”字。

看到這裏他們還如何不知道,這是消失許久的荊州水軍,蔡瑁、張允回來了。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蔡瑁、張允剛回到襄陽就看到了孫堅軍的渡船,早就得知前因後果的蔡瑁如何能放過他們。

大船鼓足風帆就衝了過去,當頭的撞角一下就把孫堅軍的渡船撞翻在水麵上。還好他們已經上岸,船隻是回轉西岸接人的,所以死傷並不多。

蔡瑁船隊撞翻了渡船之後更是一字排開,對著東岸的程普、韓當等就是一捧羽箭。

還好看到荊州水軍來者不善,程普等早就安排部眾暗暗防備,這一下也並未帶來多少傷亡。

見到荊州水軍封鎖了漢水,東岸的軍士再也過不來了,沒辦法,他們隻得帶著這渡過漢水的五千眾從東南向東北進發。

他們隨身就帶著三天的幹糧,輜重都丟在東岸了,他們是想先入樊城歇息,看看能不能籌措到糧草。

畢竟在他們心中還是不願意投靠袁術的,希望保留自己的自主性,等待少主的到來。

對於孫策,程普、韓當等都是抱有希望的,孫策可以說是他們看著長大的,自小孫策就開始習武,而且天賦異秉,天生神力。十一歲的時候,就打的程普他們毫無還手之力,現在算算,孫策已經十七歲了,想來更加了得。未必不能成為孫堅一樣的英雄人物。

護送著孫堅的靈柩,五千大軍慢慢的向樊城靠近。當到了樊城城下之後,眾人傻眼了。

本來以為他們放棄樊城之後,荊州軍並沒有渡江接手樊城,想來樊城是無主的。但是看著緊閉的城門,以及城頭上飄蕩的“袁”字,還如何不明白,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袁術就已經占據了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