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悼孫堅》之後,第二天袁術找來匠人為它譜曲,然後在南陽境內傳誦。以此來悼念身死的孫堅。
此間事了,袁術任命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為行軍司馬,其部曲依舊歸他們統領。袁術的任命讓幾人千恩萬謝,畢竟是剛剛投奔過來,能留他們在軍中領軍就已經不錯了。
四人分五千人,一人一千多一點,確實太少。於是袁術說等回到宛城之後,再行填補,一人給他們不足一部人馬(五千人),說是行軍司馬,但是所領之軍也達到了校尉的數量。算是高配給他們了。
現在南陽兵強馬壯,已經有十數萬之多了。早在袁術從陽城回轉宛城之後,就把之前各縣招募的軍士聚攏到了宛城,想把他們訓練成常備軍。
這次又添了四員將,五千人馬,他是想都帶到宛城去,再統一劃分。
於是命令四人集合部曲,隨他回轉宛城,校軍。走之前,袁術找來紀靈,千叮嚀萬囑咐,先萬要守好樊城,樊城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下一部就是四麵擴張了,荊州也是其中一環。讓紀靈謹慎、謹慎、再謹慎,千萬別種了劉表的奸計。又說等回到宛城之後,再派一萬兩千人過來,給你湊夠三萬人,一定要守住樊城。
紀靈在袁術麵前不斷稱諾,發誓如果丟失樊城請斬他頭。袁術這才放下心來,紀靈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礪,早已不是之前的勇猛無智,在不斷的學習袁術給他書之後,在慢慢向穩重的統帥發展。
所以袁術才把他派過來單獨領軍守城,就是要讓他獨當一麵,將來再行重用。
交代完了紀靈,袁術帶著程普並五千部眾就起身出樊城北門,奔宛城去了。
大軍一路行來,經過鄧縣、新野、育陽、長安聚到宛城。沿路所到之處盡皆縞素,祭奠孫堅。見到袁術以諸侯之禮相待,程普等人更是感動非常。能得後將軍如此相待,死而無怨矣!更加堅定了報答他恩情的心。
連番的大戰現在已經來到了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五月,春耕之後的種子發芽,枝葉頂開土壤,伸出腰肢,向著太陽,茁壯成長。
看著這遍野的綠意盎然,袁術騎在馬上很是自得。這是他治理南陽的成效,這些春天的種子到了秋天可都是填人脾胃的糧食。有了這源源不斷的糧食,他袁術就立於不敗之地!
程普等人看到此景,也是羨慕不已。如果老主公孫堅也能有如此手段,他們何至於落得替人賣命,客死他鄉?袁術興盛起來不是沒有道理,現在他們心中就希望孫堅的兒子孫策早日長成,好帶領他們重現孫堅的輝煌。
在南陽境內走了七天,就來到了宛城外。
遠遠的就見到了宛城前來迎接的隊伍,一眾官吏在韓方的帶領下,矗立在宛城南門外五裏處迎接主公的回到。
兩廂見了麵,袁術把新投效的程普等四將介紹給南陽眾人,讓他們彼此認識,以後多親多近。
又拉過黃忠,讓他先把程普等人的部曲安排在東營,等明日典軍之時,再行統一安排。
黃忠稱諾,就接手了程普的部曲,帶領他們奔東營去了,自不必細說。卻說袁術帶著四人並南陽一眾官吏,浩浩蕩蕩回轉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