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眾諸侯被董卓殺敗以後皆退回自己的領地,重新招兵買馬,圖謀東山再起。
此時袁紹回到渤海郡招兵買馬,又重新聚眾五萬,陳兵在東光縣,隨時準備南下奪取冀州。
現在袁紹帳下文武如雲,逢紀、荀堪、荀彧、郭圖等為謀士,顏良、文醜、周昕、淳於瓊等為大將,把守渤海各處要衝,已成氣候。
但是一個小小的渤海郡怎麼放在袁紹眼中,他早就對冀州垂涎三尺了。
東漢時期,冀州曆朝曆代都是錢糧賦稅出產最多的一州,靈帝時為了方便管理,把冀州的治所從信都牽到了最南端的鄴城。冀州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商賈巨富。如果手握冀州,此一地便可養兵數十萬。或北上幽、並,或南下青、徐,外聯內和,便立於不敗之地。
許攸、荀堪等也都是為袁紹出此謀略,先下冀州,以冀州為根本,再據幽、並,控北方三州,以青州為勢力範圍,虎視中原。尋一良機,出兵南下,則大業可成,霸業可期。
袁紹深以為然。
這一天,袁紹又召集文武商議大事,袁紹坐在首位之上道“吾等大略已定,先下冀州。然冀州牧韓馥兵強馬壯,手下文武眾多,又皆用命。治下之民皆歸附,商賈皆支持。吾渤海一郡之地地如何為一州之對手?現韓馥猜忌,糧草用度又頗多短缺,一戰而下還較好說,若是僵持,吾等必敗。到時身死殞命,如之奈何?”
袁紹分析的入情入理,又該如何攻占冀州,群臣皆腦筋急轉,冥思對策。
這時,逢紀眼睛一亮,似乎計上心頭。就見其看看左右,周遭同僚皆不得解,便怡然自得起來。想來彼等都是泛泛之輩,昏聵之人,如何是他逢紀的對手?雕蟲小技,他逢紀信手捏來!
逢紀害怕被別人搶了先,趕忙走出本列,來到袁紹近前,抱拳行禮道“主公勿憂,某有一計策,不費一兵一卒可下冀州!”
“哦?果真如此?元圖(逢紀字)先生果然大才,為吾之子房也!是何計策,還不快快道來!”袁紹看到逢紀沒多久就有了計策,喜出望外道。
逢紀得意的斜著眼睛,鼻孔朝天,瞄了眼許攸、郭圖等謀士,手撫胡須,才慢慢說道“雖冀州兵強馬壯,然韓文節(韓馥)庸才也。鼠目寸光,毫無膽略,雖擁眾多,若諸侯來攻,其必退縮,惶惶如喪家之犬爾。
北平太守公孫瓚,野心勃勃也。前征討董卓時,便故意在冀州境內,磨蹭不前,打探各地虛實,暗標於圖錄之上。此圖謀冀州者也!不若主公暗通曲款,相約於他共分冀州。其必欣然出兵,入侵冀州。到那時韓馥必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主公隻需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去陳明厲害,袁氏又有恩於他,想來以他的性子,必讓冀州於主公。
此驅虎吞狼,趁火打劫之計也!若行此道,主公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冀州沃土,何其易也!哼哼哼哼……”
逢紀說完,撫著胡須,陰測測的奸笑起來。
袁紹聽完,擊節讚歎,道“果然是好計也!若下冀州,元圖先生當記首功!”
逢紀拱手,稱謝道“此全賴主公賞識,某不過替主公鼓唇弄舌罷了!”
說罷,逢紀邁開四方步,得意洋洋的回歸本列,撇著嘴,一臉瞧不起的看著荀堪、荀彧、郭圖、許攸,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爾等都是酒囊飯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