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趁著韓馥懼怕公孫瓚攻伐而偷占冀州,消息傳開,四周皆震。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冀州就易主了。
公孫瓚得消息更是氣的跳腳大罵袁紹陰險小人。如此公孫瓚還怎麼看不明白,他是被袁紹當槍使了。什麼把渤海讓給自己全是他的陰謀,袁紹是讓他公孫瓚威脅韓馥,他袁紹好去鳩占鵲巢。
對冀州誌在必得的公孫瓚如何能忍?不過袁氏不同於韓馥,如果直接攻伐,怕是要受天下士人之口舌。畢竟他四世三公的門閥高第,門生故吏頗多。俗話說,幫親不幫理,到時候眾口鑠金,他公孫瓚就成了眾矢之的了。
於是公孫瓚派出信使責問袁紹是什麼意思?怎麼我的領地你卻占了?畢竟現在公孫瓚的部下嚴綱是長安朝廷任命的正式的冀州刺史。在這塊上他占著大義。
袁紹收到公孫瓚書信時候,正是他忙著整飭軍伍的時候,什麼時候軍隊都是重中之重。軍伍生變,那肯定就動搖根基了。
袁紹受到公孫瓚的威脅,便采納田豐的計策,假意迎合,拖延時間,盡快接收冀州。於是袁紹給公孫瓚寫了封回信,說他也不想的,沒辦法,韓馥讓賢給他,他隻是暫時的替韓馥行使幾天職權。
接下來兩人書信不斷,一邊讓他盡快離開,一邊讓他稍等片刻,這一來二去就幾個月過去了。
古代書信來往不像現代這麼便捷,皆靠信使騎馬送達。鄴城跟東光一個南一個北,一來一回都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到了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元一九一年)他們還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公孫瓚看到袁紹還拖著,就等不及了,把大軍帶出東光屯駐在磐河口岸,做出渡河南下的趨勢。但是沒成想,他們剛到磐河,斥候就回報,對麵的界橋處來了一票軍伍,看旗號是袁紹的部曲。
兩個月的時間袁紹早就消化了冀州,既然整合了軍隊,就沒必要再跟公孫瓚演戲了。於是帶著大軍就來到界橋駐紮,擋住公孫瓚南下之路。
這使得兩人正式的開始決裂,成為敵對關係,在界橋對峙,為爭奪冀州展開大戰。
不提袁紹跟公孫瓚在冀州展開大戰,卻說十月的時候曹操得到袁紹占據冀州的消息後,第一時間送去了賀信。他們兩個一直是盟友,袁紹崛起了對他也是有好處。不過在暗中曹操已經開始圖謀兗州了。因為青州黃巾的入侵,讓曹操看到了希望。
原來青州黃巾被劉備支援的大軍打散之後,開始還屯駐在朱虛縣,但是隨著青州刺史田楷的到來,他們便受到了田楷、劉備、孔融三方的打壓。本來他們糧食就不多,這一下鐵壁合圍讓他們更加難以生存。
管亥死在關羽的刀下之後,卞喜便接過了大渠帥的職務。見到在青州已經沒有活路了,便開始向兗州轉移。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進入兗州,如果能順利的到達南陽,那就還有生存的希望。畢竟樹挪死,人挪活,一地沒有活的希望,便要尋找出路。
於是青州黃巾剩下的六十萬眾,便過了青州邊境,進入兗州境內,來到泰山郡。
也許是哀兵必勝吧,因為看不到希望,盡皆用命死戰。沒想到進入泰山郡後,連戰連捷。不但盡占泰山一郡,還把濟北國打了下來。殺官吏,開官倉,劫富濟貧,一通亂搞下來,投奔過來的百姓越來越多,不但又恢複到了巔峰時的八十萬眾,還隱隱的向著一百萬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