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和何在?”
“文和先生並未在某軍中!早在一月初時……”徐榮陷入了回憶之中,兩人一邊走,徐榮一邊說著從初平三年一月賈詡最早跟他聯係到現在書信聯係的經過。
兩人走到了縣衙,袁術也了解清楚了始末,不由得讚一聲,真是智謀無雙之士也。
原來一月賈詡到南陽宣讀完了封袁術為征南將軍的詔書之後,便起身返回長安複命。他回長安沒有走陸渾關而是走的函穀關。走陸渾關過弘農郡比走函穀關過河東郡近將近一百公裏。
賈詡舍近求遠就是為了袁術接收西涼諸將!
一趟南陽行雖然賈詡沒有留下,但是也已經開始為袁術籌謀了。
董卓死後,西涼係肯定分崩離析。當初賈詡就料定了,王允行連環計後肯定不會招安西涼諸將,到時彼等肯定要聚眾而攻長安。那這其中便有利可圖。幾個跟袁術親近的武將諸如徐榮、胡軫等便可拉攏一二,未必不能為袁術所用。
經過賈詡的分析之後,便確定了目標:徐榮、段煨兩人。兩人都是董卓麾下的中郎將,有統兵之能,比李傕、郭汜、張濟之流不知道強了多少;再次兩人是孤臣,徐榮不肖說,他就不是西涼人。段煨雖然是西涼武威姑臧人,但他是“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段熲的族人,是士族,跟那些武人不同屬。
如此賈詡便繞遠走函穀關來到徐榮把守的新安。在新安城中徐榮用最高規格的禮數待賈詡。雖然賈詡初時隻為牛輔的刀筆吏,但是經過牛輔的推薦,現在的賈詡得到了李儒的認可,是李儒的幕僚,不然也輪不到他去宣讀天子詔書。
是夜,賈詡拜訪徐榮。徐榮不明所以,但還是在書房接見了賈詡。兩人剛做下,賈詡便口出驚人“將軍可知大禍臨頭矣?”
徐榮一驚,豁然站起,看了一眼賈詡,然後又慢慢坐下。他不是不智之人,賈詡這麼說肯定有緣由在裏麵,既然他來跟自己說這個,就肯定有破解的辦法。想通了這個關節,徐榮便不著急了。慢條斯理的說道“禍從何出?如何解之?”
賈詡看著徐榮如此,心中暗歎,袁術識人何其明也!看來相傳徐榮勝聯軍,勝孫堅,是確有其事,不是空缺來風。於是賈詡笑嗬嗬的說道“禍出長安也。解之亦不難!”
“長安有相國坐鎮,如何起禍?”徐榮一臉的不相信。
“哈哈,都言徐鳳棲為儒將,今日得見卻有三分,然對大勢卻不明了,所投非人也!”賈詡哈哈大笑道。
這下把徐榮嚇的一激靈,“所投非人”這不就是說董卓呢麼?這麼大逆不道的說從賈詡嘴裏說出來,可不讓徐榮震驚?
“慎言!相國在彼,汝說此大逆不道之言,不怕某捉拿於你,交給長安請功麼?”徐榮似笑非笑的說道。
“哈哈,某最是惜命。若是沒有萬全之策,如何會說此言?”賈詡篤定徐榮不會捉拿他。
“哦,先生何出此言?相國提某與微末之中,又授予中郎將之高位。相國的知遇之恩,某豈會忘記?”徐榮說著對著長安方向拱拱手,卻也沒有起身捉拿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