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演武之後,曹操便偃旗息鼓了,徹底的安定下來。由不得他不這樣,袁術騎軍已經成立,而且跟南匈奴眉來眼去的,難保不會交易戰馬。又不能短時間內戰勝張遼,何必徒耗元氣?
張遼也樂得如此,正好給他以喘息的機會,現在張遼占據了兗州南部的東郡、濟陰郡、山陽郡。曹操則占據兗州北部的泰山郡、魯郡、濟北國、東平國、任城國。
徐州的陶謙有了喘息之機,便徹底的安定下來,不過一安定反而出了問題,舊病複發,臥床不起。
冀州袁紹給公孫瓚則開始了對峙,不是袁紹不想滅了公孫瓚,隻是袁術開始頻繁的在河內郡調兵,大有侵入冀州的可能,首當其衝的就是治所所在的魏郡。袁紹不得不回轉鄴城坐鎮,攻擊公孫瓚的速度便沒有那麼急了。
揚州新任刺史劉繇一番拉攏結交之下,竟然平息了嚴白虎跟王朗,他任命嚴白虎為吳郡太守,王朗繼續為會稽太守。不過這邊平息了,丹陽郡的吳景便冒出來了。他不是劉繇的人,又手握重兵,劉繇已經開始找他的茬了,大有從新任命丹陽太守的意思。
最讓袁術關係的關中地區也發生了內亂,此前攻擊南匈奴損失慘重的樊稠不滿李傕、郭汜的統治,已經有了叛亂的苗頭,而李傕郭汜也互相不服起來,大有爭出一個老大的意思。
他們這一動蕩,長安變更加亂了,流兵猛如寇,亂軍是為賊,不說長安的平民百姓,就是朝廷官吏也多有身死其中的。
現在是興平二年四月,關中的陰雲越積越厚,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這個消息讓袁術喜出望外,不怕他亂,就怕他不亂。隻要亂了他就可以從中取利。而且對於那個小皇帝劉協,袁術還是有一番計較的。
此前袁術就跟郭嘉、庚乘、賈詡等人商議過關中的情況。李傕、郭汜等人並沒有一個名義上的首領,短時間內還沒什麼,時間長了肯定要起波瀾。分贓不均,官職不對等等問題肯定要暴露出來。
關中一亂,保皇派肯定要趁機出走,關於劉協的去留問題,袁術跟他們討論了許久。郭嘉說不能收留,庚乘則說應該收留。
不能收留是為了以後得稱霸,收留是為了攜天子以另不臣,各有各的理由,誰都說服不了誰。
最後還是賈詡說話了,才讓袁術最後確定下來,到底怎麼弄。
賈詡說道“主公,關於長安的天子,以我之見,還是不留的好。
其一:要是收留天子,必有一部分文臣武將靠攏過去,主公麾下恐要生亂;
其二:天子來了,朝臣肯定也要來,這些無理攪三分,有理不讓人的朝中大臣,不但要分權,還要吃奉,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還是扔給別人比較好;
其三:若是皇帝來了,主公是聽皇帝的還是不聽?聽則治下混亂,不聽是為不臣,到頭來好心隻能被當作驢肝肺,何苦來哉?”
接著賈詡又說了三條不留的好處,就見他不疾不徐的說道“若是不留,好處也有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