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蔡蒯謀荊州亂局(1 / 2)

“周瑜此人,能文能武,是個大才。人才人才,你不看重,如何投你?況且他還是江東舊臣,很是忠心。若不是那碧眼小兒,太過薄情寡義,怕也不好這麼容易的拉攏於他!”袁術則不同意庚乘的見解。

郭嘉在旁邊也說話了“主公此言隻是其一,其二則為此消彼長也。孫策死後,周瑜便是江東之魂,其麾下宿將皆以他馬首是瞻。若是他來,則是斷其一臂也。其三,主公此舉便是安天下人之心,正所謂,不問出身,唯才是舉。便是連仇敵都能接納,便能顯示主公廣闊的胸襟,對以後招降敵將很有好處。”

賈詡看著郭嘉分析的深入淺出,無不點頭,這個後生真是了得,不但辯才無雙,連這大略,人性都看的通透,有這麼個人輔佐,便是沒有他們這些,袁術也沒有不興的道理!

賈詡雖然有大才,但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是不願意顯露的。他信謹慎小心,隻要不危及他的生命,他便樂得看到其他人出頭,這也是雖然他幾乎沒有獻過什麼策,但是在坐的眾人對他都很是友好的原因。

對郭嘉,田豐、諸葛玄是越來越佩服,這麼個可以看作是他們子侄輩的小子,真是了得,謀略一道樣樣精通,還能洞察人心,是個謀主的上上之選。他們也都為袁術能收這麼個大才感到高興。

袁術就更不用說了,心中除了高興就是喜悅。遙想當初,那還是他剛任南陽的時候,直到三年後才真正的成為君臣,這其中的心酸也隻有他袁術自己心中清楚,也是運氣,也應該是天意,合該他代天而立。

眾人說完江東的事,又把目光對準了荊州,今年的大略的就是徹底的占據荊州!

而且襄陽傳來了影部的消息,近期蔡瑁、蒯良、蒯越便要起事,讓他們這邊做好準備,隻等劉表一死,便起大軍攻伐荊州。

而袁術早就安排好了,樊城的紀靈部已經達到了十五萬大軍,而甘寧的水軍就在這邊待命,隨時準備護送他們過岸。豫章的徐晃、沮授也都準備妥當了,就等襄陽的信號了。

不過才經過半年,荊州的局勢怎麼發展的這麼快,連劉表都要死了?

原來經過去年半年的三管齊下,荊州現在是到處著火,劉表隻得到處救火,疲於奔命,再也沒有了當初大勝時的氣勢。

武陵蠻反反複複,降而複叛,剿而複降,牽扯著荊州軍八萬,在武陵郡不敢動彈。徐晃在豫章郡頻繁的調兵拉練,讓長沙郡不敢妄動,唯恐他攻入荊州內部。水道上的甘寧已經消滅了荊州水軍的大部,隻剩下一兩萬人龜縮在襄陽水寨不敢出去。他則在水麵上來去如風,時常劫掠江夏、南郡,弄得荊州怨聲載道。

百姓雖然也恨甘寧,但是他隻搶劫不殺人,卻沒有真的讓荊州的百姓同仇敵愾。但是對劉表這個荊州牧就爆發出驚人的怨恨。如果不是他太過無能,怎麼可能連他們這些內部的百姓都保護不到?

在有心人(影部)的煽動下,江夏郡,南郡多有百姓衝擊縣衙,跟官軍對峙的情況,雖然沒有爆發叛亂,但是這個苗頭已經起來了。

這時候的劉表忙的是焦頭爛額,千瘡百孔的荊州讓他再也無暇北望,三十萬荊州軍讓他分散在荊州內部,也就堪堪的能保持現狀。要想徹底的改變怕是還要聚攏二十萬軍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