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接著一一安排他們的職位,雖不是皆大歡喜,但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其中司隸校尉由陳群接任,諸葛瑾副之;豫州刺史由鍾進接任,荀衍副之;荊州刺史由鍾演接任,荀悅副之;揚州的副手由司馬朗來任,不過他還繼續兼任會稽太守。
石韜接任南郡太守,孟建調去任潁陰太守,崔均任東郡太守,之前的趙義任陳留太守。
在軍略上也有所調整,荊南的徐晃調任揚州大都督,沮授依舊輔佐他為軍師將軍,總領大軍五萬駐防揚州。
周瑜調任荊南大都督,所有揚州將領皆歸周瑜麾下,水軍大都督甘寧暫時歸於周瑜,遊曳江南水道,總領大軍十五萬駐防荊州。
段煨為河內大都督,總領紀靈所部還有他自己部曲,總共十萬駐防河內針對並州,田豐輔佐為軍師將軍。
文聘、張遼為司隸東路正、副大都督,陳宮為軍師將軍,總領大軍二十萬擋住冀州。
黃忠正式接防兗州防線,庚道輔之,為正副大都督,總領大軍二十萬擋住兗州。
魏延為徐州大都督,徐庶為軍事將軍輔助,總領大軍十五萬設為徐州防線。
徐榮為關中大都督總領大軍十五萬,荀攸副之,趙雲、呼出泉為騎軍正副大都督,總領騎軍三萬跟隨徐榮駐防馮翊郡跟京兆尹。
武關守將張繡繼續統領大軍五萬把守武關,紀靈調回宛城,為中軍將軍。其他將校皆歸於原部,聽命在各自的大都督手下。
張昭、張紘被調任宛城書院,跟岑晊、宋忠一起教授學識。顧雍外放為武陵太守,吳景依舊任吳郡。闞澤為出使令,總管所有出使的事宜。
而劉備他們那一係的皆被閑置了起來,沒有具體的職務,而且他們被單獨的安置在一處,甚少能跟外界接觸。即便是這樣袁術還不放心,多派影部監視,唯恐劉備有異動。
賈詡、庚乘、諸葛玄、郭嘉、龐統、諸葛亮便組成新的幕僚群,為袁術謀士,在袁術身邊出謀劃策。
對於龐統跟諸葛亮的加入,經過了那次考教之後,眾人都沒了意見,知道他們很是聰穎,見識廣博。
正式確認了職務之後接下來幾天袁術大排筵宴,犒賞這些在外麵忙碌的屬下,一連三天不間斷。
這席間袁術也看到了劉備是何等的長袖善舞,不管認不認識,熟悉不熟悉,這廝總能讓人產生親近之感。
劉備由此更加讓袁術忌憚,他這見縫插針的還真是了得,不可不防啊。
隨著時間的流逝便來到了建安五年(公元兩百年),其他要去上任的、要去駐防的紛紛告辭離開了。
這天袁術正在跟這些幕僚商議下一步的計劃,突然有人來報,外麵有人求見,是從益州來的。
益州來的?這讓袁術一愣,他在益州並沒有什麼相熟的人啊!
龐統想了想心中卻是一喜,直接拱手道“主公,這怕不是突破益州的契機吧?”
“士元這是如何說來?”袁術有些不解的問道。
“嗬嗬,主公一看便知。”龐統賣了個關子,嗬嗬一笑。
袁術不解,便讓求見的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