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以北的美國和加拿大的廣大麵積上,隻有很少幾座活火山。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它附近的阿留申群島,活火山相當多,將近30座,著名的卡特邁火山就在這裏。

和阿拉斯加遙遙相對的堪察加半島,有二十幾座活火山。克柳切夫火山是這裏最活躍的一座,平均每隔七八年就要爆發一次。它噴出的東西堆成山,體積達到3400立方千米。近年來,這裏還有一座無名的火山也很活躍,在1961年一年中就爆發了3次。

堪察加半島南邊的千島群島和日本,活火山也很多。在日本,有將近60座活火山。盤梯火山在1888年7月15日爆發極為猛烈,有些和卡特邁火山1912年的爆發相似,落下來的火山灰堵塞了附近的河流,引起洪水泛濫,造成很大的損失。著名的富士山自1707年爆發以後,已經長期沒有活動。但是,它的火山特色的外形,非常引人注目。最近的年代中,由於各種自然力的作用,它的火山口已有些破壞了。聽說日本人正打算把它修補、維護起來,保存這個勝景哩。

從日本向南,到菲律賓,這裏有十幾座活火山,最著名的是呂宋島上的馬榮火山。自19世紀以來,這座火山已經爆發了26次,最近的一次是在1914年爆發的。

從菲律賓經伊裏安到新西蘭,分布著四十幾座活火山。1960年3月17日,伊裏安島東北約15千米的馬那島上的火山爆發,毀滅了兩個村莊。

新西蘭北島上的塔拉威拉火山1886年的爆發,是這一帶火山活動中很有名的一次。這次爆發使火山的山頭撕裂為二,噴出的火山灰覆蓋了1萬多平方千米的麵積,還帶動7個巨大的間歇噴泉同時噴起,形成奇觀。

和新西蘭隔海相望的南極羅斯海邊——“火環”的最南端,有特羅爾火山、埃裏伯斯火山,都是活火山。

緊靠著“火環”西側,在印度尼西亞以爪哇為中心的一串弧形的島嶼上,活火山也很多,將近100座。這裏也伴鄰著很深的海溝,和環太平洋一帶的火山的情況類似。

爪哇島上有二十幾座活火山。墨拉比火山活動比較頻繁。1931年這座火山的爆發使1000多人死亡。隔了30年,它再度活動,曾使火山附近的城市日惹長時間感到猛烈的地震,許多牆壁被震裂了,附近十幾個村莊的居民被迫遷走。

蘇門答臘島、馬魯古群島、佛洛裏斯島等處的活火山加起來在40座以上。不過近年來活動不多。倒是隻有3座活火山的巴厘島,在1963年竟有兩座爆發,特別是阿貢火山,爆發規模很大。阿貢火山在這次爆發前並不出名,一旦爆發卻極為猛烈,頗有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樣子,造成約1900人死亡。

從印度尼西亞向西北經喜馬拉雅山、中亞細亞、阿爾卑斯山直抵大西洋東岸,包括地中海和北非邊緣一帶,也是地球曆史上最近階段的一個活動地帶。這裏高山很多,是在幾千萬年以來逐漸形成的,有的至今還在上升。地震在這一帶也很頻繁劇烈。不過,除了位於兩端的印度尼西亞和地中海附近,幾乎沒有一座活火山。可能因為中間的高山地帶地殼比較牢固,比較厚,岩漿不易衝出來。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新疆南部山中的活火山就出現在這種地帶。而在當初地殼急劇上升隆起成山的時候,地下所受的壓力減輕很多,岩漿一定更為活躍。事實確是如此,那時是有不少火山活動的。許多地方找到了死火山,歐洲最高峰高加索的厄爾布魯士山,就是其中的一座。

地中海和它附近的活火山主要有維蘇威火山,西西裏島上的埃特納火山,利帕裏群島的斯特朗博利火山、武耳卡諾火山和希臘散托寧灣一帶的火山。它們的活動都比較多,為人們所熟悉,別的不太知名的活火山還有10來座。

地中海南麵的非洲大陸,是一個由堅硬的岩石構成的大陸。由於地殼較硬,受到壓力時不容易發生彎曲,但能發生破裂。在非洲東部,有一個巨大的斷裂帶,斷裂後有的部分陷落,有的部分升高,形成了從南到北像個槽子似的深穀;有的地方蓄起了水,成為狹長的湖泊;而沿著裂縫,岩漿活躍起來,在有的地方衝出,成為火山,如已經不活動了的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現在還有好幾座火山具有活動能力,如尼臘剛果火山、尼亞姆拉吉臘火山、卡裏辛比火山、特累基火山等。

西非的喀麥隆火山也是出現在地殼發生斷裂的地方,1959年還爆發過一次。

在非洲東西兩岸的一些島嶼上,如東岸的科摩羅群島、西岸的佛德角群島,都有活火山。

佛德角群島的北邊,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一帶有好幾座活火山,有的在水下爆發過。這種水下火山在其他地方也有,總共將近70座。由於我們對海洋了解得不夠,很可能還有沒有發現的水下火山。事實上,許多島嶼上的火山本來也在水下活動,後來因為火山噴出的東西堆得多了,才成為島嶼。這些島嶼的形成往往還得到珊瑚的幫助。風浪對島嶼不斷破壞,珊瑚的生長能補償這種破壞,幫助島嶼屹立在風浪之中。

世界上的活火山,除了上麵談的那些地方,要算冰島的比較多了。它一共有二十幾座,比較著名的有1783年噴出大量熔岩的拉基火山,1947年爆發過的赫克拉火山。1963年年底和1964年元旦,冰島附近的水下火山更為活躍。它們連續爆發,很快就堆成了兩座新島。

在我國境內,火山很少,因而火山活動極為罕見。1951年新疆火山的活動,是19世紀以來僅有的一次。不過,曆史上關於火山活動的記載也有一些,除了本書開頭談到的白頭山、火燒山、大黑山曾在清代有過活動外,雲南西部騰衝附近的打鷹火山也可能在明代有過活動。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前去訪問的時候,曾聽說在30年前山上突然打起雷來,燒起大火,把竹木都燒光了;有幾個牧人在那裏放牧五六百隻羊,也都因而死亡;山頂原有的四個水潭也不見了。這裏所描述的情景,很可能就是一次火山爆發。

我國現在還經常活動的火山雖然不多,但在最近100萬年以來或略早一些時候有過活動的年輕火山卻不算少。它們大多還有可以認出的火山外形,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新疆南部、山西、雲南西部、台灣、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長江下遊也有一些,總共有100多座。這些火山雖然長期沒有活動,但是有的火山並不是沒有再度活動的可能的。

在漫長的地球曆史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火山活動。許多古老的火山,今天已不見蹤影。但是,它們造成的岩石卻有許多在地層中保存了下來。這些岩石有的是熔岩凝結而成的,像玄武岩、流紋岩;有的是火山灰或其他噴出的碎屬物質經過長期堆積、壓緊、膠結而成的,如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礫岩。它們都有與其他岩石不同的特征,因而我們能夠根據它們來認出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有過火山活動。比如,在北京地區,在五六億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夾有許多熔岩凝結成的岩石,分布在今天平穀縣一帶。2億年前的火山爆發,也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跡。到了1.45億年前的時候,更有熔岩大麵積流布,以後繼續有火山不時爆發。在髫髻山、妙峰山、沿河城等地可以看到這些活動形成的岩石。最近幾千萬年以來,北京地區沒有火山活動了。在我國其他地區和別的國家,火山還是比較活躍的。長白山一帶和內蒙中部都有大量熔岩流出。美國東北部哥倫比亞河、斯內克河一帶,熔岩的流布也很廣,麵積達到六十幾萬平方千米,形成了哥倫比亞高原。這個時期是火山活動強烈的時期。

對火山活動的遺跡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地球曆史上的火山活動不是越來越緩和,而是有時強有時弱,大體上在地殼運動特別強烈的時期,火山活動也比較強烈。在1億多年前的時期,正是燕山和許多其他高山崛起的時期,所以北京附近火山活動很多,東南福建、浙江一帶也有熔岩大量流出,使地形變得如同高台一般,以後受到風雨等的破壞,形成了許多山峰,著名的雁蕩山就是由熔岩凝結的岩石構成的。在南美巴拉那河流域一帶,那時也有熔岩大量流布,麵積達到大約75萬平方千米。

和地球曆史上火山活動強烈的時期比起來,今天的地球正處在一個火山活動比較緩和的時期。火山活動是壞事還是好事

在報紙上,我們常常看到火山爆發造成災害的消息。

培利火山1902年的爆發毀滅了聖佩耳城。維蘇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爆發,把龐培等城市埋葬了。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的爆發使36000人死亡。從這些不幸的結果來看,火山爆發真的是一件壞事。

火山是怎樣給人類造成災害的呢?

火山噴出的氣體溫度很高,運動的速度很快。

19O2年,培利火山爆發的時候,前進的氣流把聖佩耳城中幾噸重的雕像掀出了好幾米遠。許多火山噴出的氣體還有劇毒,如氯氣、氟化氫等等,能使人中毒身亡或窒息而死。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這些氣體大多淩空而去,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1902年培利火山爆發時,氣流向水平方向推進,是很少見的。

火山最厲害的武器是它噴出的碎屑物質和熔岩。那些大一點的石塊從空中落下來的時候,比冰雹還要凶猛,當然會破壞莊稼,甚至毀屋傷人。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許多人在頭上頂著個枕頭逃難,就是為了抵擋落下來的石塊。這些石塊在地下堆得多了,原來的良田變成了不毛之地。除了石塊,細微的火山灰落下來也能損害莊稼。沾上火山灰的桑葉,蠶兒都不吃。火山灰常常落得很多,把田地、牧場、水井、道路都掩埋了,甚至把整整一座城市全部埋葬。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和其他碎屑物質堆了7米多厚,因而能把整座龐培城埋在地下,過了1600多年才發掘出來。

火山噴出的熔岩,比碎屑物質要少得多。但是溫度很高,常在1000℃以上。因此它經過的地方,樹木成灰,房屋焚毀。當然,流得遠了,溫度會逐漸降低,表麵結起硬殼,但是破壞性仍然是很大的;它可以淹沒村莊,侵入城市,堵塞道路……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熔岩曾經多次侵入附近的村鎮。1794年,一股熔岩流進了格雷柯這個小城,高大的教堂被埋了半截,大街上充滿了熔岩,400多人因而死亡。1906年噴出的熔岩,達到2000萬立方米,向山下衝去,流了11千米多,嚇得那不勒斯城內的居民趕快逃跑,一時成了一個空城。1944年3月,維蘇威火山又一次爆發,流出的熔岩侵入了當時的美軍基地,破壞了機場和一些飛機。

火山噴出的碎屑物質或熔岩,還能堵塞河流,使河水泛濫成災。

火山爆發時引起的地震和海嘯,也會造成災害。如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的爆發就曾造成這種災禍。

要是我們事先能知道火山什麼時候爆發,這些災害就可以預防了。現在看來,這是有可能做到的。火山快要爆發的時候,預兆很多,如果能長期觀察分析,大體上掌握它將在什麼時候爆發,並不是不可能的。

火山爆發是件壞事,按說人們應該遠遠離開那些可能爆發的火山才是。然而事情很奇怪,常常是距離這些火山越近,人口越是稠密。

維蘇威火山在公元79年以前,人們以為它不會活動了,在山坡上種起葡萄,山下修起城市,這還可以理解。可是在公元79年以後,這座火山隔不了多少年就要爆發一回,而且多次造成災害,奪去了大量的生命財產,人們卻照舊在那裏居住。在墨西哥,人口密集的地方常常是有火山的地方。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火山爆發固然是件壞事,也是件好事。火山噴出的火山灰既能進行破壞,又是天然的肥料。落過火山灰的地方,土地變得肥沃。如果氣候等其他條件也很好,就可以幫助人們得到別處少有的豐收。古巴、印度尼西亞盛產甘蔗,中美洲的水果很多,都與火山的貢獻有關。如果沒有維蘇威火山的活動,意大利許多地方將變得貧瘠不堪。火山爆發起來是有危險的。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不知是哪一年才發生的事。因此,在火山爆發以後,他們仍然到那裏去從事生產活動。

火山活動有它有利的一麵,如果能對它的危害進行預防,那就完全成為一件好事了。

火山噴出的東西,有很多是有用的。火山灰不僅有肥田的作用,而且是天然的水泥。古羅馬人能夠修建許多雄偉的建築,就與使用火山灰作為膠合材料有關。人們現在還用它來做水泥原料。攙有火山灰的水泥,成本較低,比普通水泥輕、抗水性強,適於在大規模水泥工程中使用,缺點是抗凍性較差,受溫度的影響大,不適於冬季施工。

火山的另一種噴出物浮石,在建築工程中也很有用。浮石是一種多孔的岩石,孔隙多到能使它漂浮在水麵,因此得到了這個名稱。浮石是某些含氣體多的熔岩凝結而成的。這種熔岩冷卻得很快,氣體分離出來就被封閉在內部,因而形成許多空洞。由於空洞多,用浮石製造的水泥,體輕、隔音、隔熱,抗水性強。此外,它還是重要的研磨材料。

許多熔岩凝結成的岩石都很有用。那些分布很廣的玄武岩,非常堅固,可以作為建築材料。近年來人們將它熔化,澆鑄成管子、絕緣體、各種器皿等等。有些別的熔岩凝結成的岩石,也可以拿來熔化澆鑄。

火山活動還能造成硫磺、砷、銅、鉛、鋅、氯化鋁等礦產。火山頸內更是形成金剛石的好地方。火山噴出的許多氣體,像氯化氫、二氧化硫、氟化氫等都很有用。火山,簡直像是天然的化工原料廠。可惜現在還沒有利用起來,白白讓一些原料跑掉了。

火山擁有的最大財富是熱。在不久以前有過火山活動或者現在還有火山活動的地區,常常有大量熱水、熱汽蘊藏在地下,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資源。現在人們剛剛利用了一點點,就已經得到不小的好處。我們隻要用管道把溫泉引出來,就可以不用燒煤而得到熱水。有些溫泉,溫度很高,還可以用來發電。

火山,好像地下的大鍋爐,也稱得起是大自然的工廠。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防止它的危害,充分利用它的財富,使它乖乖地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