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漠河支流的白河上遊,德都縣以北約23公裏處。1719年,這一地區的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噴發,噴出的玄武岩流堵塞了白河,從而形成了今日的五大連池。
這次火山活動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晚一次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開始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但大量熔岩噴出是在1720~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江蘇吳江人吳振臣在《寧古塔紀略》一文中曾記述了此次火山噴發的情景:“……離城五十裏有水蕩,周圍三十裏,於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間,忽煙火衝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十裏,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經年不斷,竟成一山,兼有城廓,熱氣逼人三十餘裏,隻可登遠山而望。今餘氣漸衰,時隔數裏,人仍不能近。”這是當時有關火山噴發情景較詳細的記載。
火山噴發時,巨大的熔岩流順坡而下,迫使水蕩東移,並堵塞了白河,形成了由石龍河貫穿其中的5個小湖。五大連池的水從北麵的五池,經四池、三池、二池入頭池,再注入石龍河南下。其中以三池麵積最大,五池次之,頭池最小,總麵積為18.47平方公裏。湖的深度以三池最深達12米,二池9.2米,頭池最淺僅1~2米,水草叢生。五池總蓄水量為1.7億立方米;補給水量雖不甚豐沛,但湖水終年不枯,水質較好,含氧量高。湖中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均很豐富,適宜魚類的生長繁殖,年產鮮魚5~6萬斤。
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分布在東西長36公裏,南北寬25公裏的範圍內。池的西岸,有一片占地68平方公裏的玄武岩石龍台地,1720~1721年老黑山和火燒山噴發時就位於這塊熔岩台地之上,現在它已成為中國近代熔岩地貌景觀保存最好的天然火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