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新首相上台
泰國首相川呂沛於11月15日就職。他領導的新政府決定把挽救泰國的出口業當作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為了解決出口商的資金周轉方麵的困難,在11月中特別撥出700億泰國銖的貸款,政府用這筆貸款來幫助泰國經濟中十分重要的出口業作一搏。川呂沛還把重整金融業列為首要經濟任務,11月20日宣布了一項結合短期措施和中期措施的雙軌政策。他說,政府將不讓經濟危機威脅到國家安全。
川呂沛替前任政府開脫說,不能夠把亞洲金融危機歸咎於泰國,“我們隻是剛好最先受到疾病的侵襲。現在每個人似乎都認為這是一種傳染病”。他說,在過去看似無敵的亞洲“老虎”經濟體正“由於它們自已國內的經濟問題而蒙受損失”,而它們的領袖正設法“把矛頭指向泰國以免受到批評”。川呂沛對經曆區域金融和經濟風暴的亞洲鄰國表示同情。他說,盡管他了解其他亞洲強國所麵對的問題,不過還正由於泰國是“最先出現危機的國家,因此它很容易成為代罪羔羊”;亞洲金融危機最先在泰國發生,並引發了區域危機,東南亞好幾個經濟體的結構和壞帳問題還因此被暴露出來,這引來了投機人士的狙擊行動;馬來西亞林吉特、菲律賓比索和印尼盾都大幅度貶值,香港股票交易市場還受到打擊。曼穀分析家說:“泰國是這場危機的源頭,這一點無須置疑。不過泰國還在某一方麵幫了其鄰國一個大忙,讓它們及時注意到自已的問題”。
泰國計劃進行大刀闊斧的資本市場改革,包括重組證交委員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公布其資產的目前市值。泰國新的改革方案亦包括泰國承諾容許外國投資者持有泰國上市公司大多數股權。為了調整泰國脆弱的金融機構的資本,政府在11月底準許外資全資擁有銀行和財務機構,但依然禁止外資持有上市公司的大多數股權。泰國正麵對該國十多年來的最大經濟滑坡、經濟危機,及引致該國半數金融機構停業的資金緊絀情況。分析家認為,導致泰國出現經濟困難的部分原因,是泰國資本市場本身出現體製漏洞,及政府對此疏忽。這些漏洞包括金融公布標準。及至現在,泰國上市公司仍隻是在帳目中公布資產的購買價,而非資產的現市值。泰國的國內基金市場亦出現類似的弱點。泰國公布法例使該國唯一的信貸評級公司在發現債券發行商出現信貸風險時,無法提早作出警告。同時,泰國證交委員會不需要政府直接監管。當證交委員會完成重組後,私營環節專業人士將取代財長出任委員會董事會的主席。為了刺激場外交易市場,泰國將停止向海外市場上市的公司收取15%的資本利得稅。11月28日穆迪信貸評級機構調低泰國外彙的信貸評級,對泰國的外彙債券和票據評級從原來的Baa1級調低到Baa3級,作出了負麵評估,同時也對泰國的銀行存款評級從原來的Ba2級調低到B1級,而對泰國的短期債務評級則給予“非優惠”評級。川呂沛隨即邀請美國穆迪信貸評級機構的負責人到泰國,進一步評估泰國的經濟情況和政府的複蘇經濟計劃。川呂沛說,他的政府將不會在穆迪的負責人到訪時對他們的評級提出反對意見,但將集中討論經濟開放問題。《曼穀郵報》引述川呂沛首相的話說:“我們的任務是提供確實資料,我們必須接受事實,設法努力工作”。川呂沛深信經濟將在未來五六個月內全麵好轉。
12月5日,評級機構ThomsonBankWatch宣布把泰國的國家債務評級從“BBB”減至“BBB-”。ThomsonBankWatch在香港發出的文告說,泰國私人企業和金融業的問題引起的經濟困難,非常令人關注。並認為,雖然現在是由川呂沛來領導政府,但它沒有擬訂強有力和有效的政策來應付此次危機。結果,這個國家還是保持在現狀,短期內就將出現改變的跡象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