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壞死性腸炎的診斷與防治
1.?臨床症狀
病雞精神委頓,食欲不振,羽毛鬆亂,雙翅下垂,病雞發病突然,排紅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樣糞便,有的糞便混有血液和腸粘膜組織,呈零星發生和死亡,死亡率每天0.3%~0.5%,病程1~2天。
2.?剖檢病變
剖檢死雞及瀕死雞共15隻,病變主要在小腸中後段。小腸因充氣而明顯膨脹增粗,是正常的2~3倍,病變腸管漿膜呈深紅色或淡黃色、灰色、有出血斑點,切開增粗腸段其內容物有血性或灰黃色液體,有的有血凝塊或豆腐渣樣物,部分粘膜脫落而使腸壁變薄。其他腸段有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性炎症。除腸道外,其他器官無明顯肉眼病變。
3.?病原檢查
取病變腸黏膜刮取物塗片,經革蘭氏染色後鏡檢,可見大量的均勻一致的革蘭氏陽性大杆菌。鏡檢時未發現有球蟲裂殖體、裂殖子或球蟲卵囊。以無菌操作采取病雞肝髒觸片,經革蘭氏染色後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兩端鈍圓的莢膜杆菌。根據上述病原學診斷和臨床檢查,診斷為雞壞死性腸炎。
4.?治療
雞舍進行常規消毒,隔離雞群,同時對整個雞群進行飲水和拌料給藥,在飲水中加入慶大黴素,在飼料中加入甲硝唑混飼,分上、下午兩次給藥,連續投藥4天,基本控製了本病。
5.?體會
(1)雞壞死性腸炎是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一種疾病,以排紅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樣稀糞為特征。在臨床上,容易將雞壞死性腸炎和雞的小腸球蟲病混淆,認為有血痢便是球蟲病,但使用抗球蟲藥卻收不到理想效果。其實,急性雞壞死性腸炎和雞球蟲病的主要區別並不在於血痢,最重要的鑒別點是:壞死性腸炎僅小腸的中後段病變,腸管因充氣而明顯膨脹增粗2~3倍,其他腸段無明顯變化,而小腸球蟲病的病變主要在中段,但腸壁明顯增厚,剪開病變腸段出現自動外翻等。此外,還需綜合臨床症狀、病原學檢查來作出鑒別診斷。
(2)魏氏梭菌是雞腸道的常在菌,檢出少量該菌不能診斷為主要病因,特別是對於病死雞,更要細心診斷,該菌可能是其他病致使雞隻死亡後才侵入增殖。所以在病原學檢查時要搞清楚,隻有出現大量均勻一致的魏氏梭菌才可能是主要病因,如果有條件做梭菌毒素測定,診斷更準確。單獨用產生莢膜梭菌接種來複製本病相當困難,而在很多臨床病例的診斷中,都發現有球蟲的感染,一些學者認為球蟲感染是使產氣莢膜梭菌感染和發病的主要原因。
(3)腸道梭菌易與雞球蟲病合並感染,甲硝唑對梭菌效果好,但對球蟲作用效果不明顯,故一般在治療過程中可適當加入一些抗球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