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出色的口才2(1 / 3)

這段話本身在我們看來並沒有趣,那為什麼林肯一講,大家就禁不住大笑呢?原因就是林肯掌握了講話時語速、語調的綜合運用和組合。下麵介紹幾種幽默技巧。

1偷梁換柱

偷梁換柱法實質上是一種偷換概念,故意違反邏輯的機智幽默。概念被偷換得越離譜、越隱蔽,概念的內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強烈。

1843年,亞伯拉罕·林肯作為伊利諾斯州共和黨的候選人,與民主黨的彼德·卡特賴特競選該州在國會的眾議員席位。

卡特賴特是個有名的牧師,他抓住林肯的一個“小辮子”大肆攻擊林肯不承認耶穌,甚至誣蔑過耶穌是“私生子”等,從而使林肯在選民中的威信驟降。

有一次,林肯獲悉卡特賴特又要在某教堂作布道演講了,就按時走進教堂,虔誠地坐在顯眼的位置上,有意讓這位牧師看到。卡特賴特認為又可能大肆攻擊林肯一番了。所以,當牧師演講進入高潮時,突然對信徒說:“願意把心獻給上帝,想進天堂的人站起來!”信徒全都站了起來。“請坐下!”卡特賴特繼續喃啁祈禱之後,又說:“所有不願下地獄的人站起來吧!”當然,教徒霍然站立。

就在這時,牧師又對教徒們說:“我看到大家都願意把自己的心獻給上帝而進入天堂,我又看到除一人例外。這個惟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兩次都沒有作出反應。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裏去?”

這時林肯從容站起來,麵向選民平靜地說:“我是以一個恭順聽眾的身份來這兒的,沒料到卡特賴特教友竟單獨點了我的名,不勝榮幸。我認為:卡特賴特教友提出的問題都是很重要的,但我感到可以不像其他人一樣回答問題。他直截了當地問我要到哪裏去,我願用同樣坦率的話回答:我要到國會去。”

在場的人被林肯雄辯風趣的語言征服了。後來,林肯順利地當上了國會眾議員。

2一語雙關

它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句的同義、諧音關係等,有意識地具有雙重意思,說者往往是要表達“話”中之“話”。這種幽默含蓄委婉,生動活潑,風趣詼諧,能給人以意外之感。

3妙語連珠

妙語連珠也是一種幽默方式。能做到妙語連珠的確不容易,需要良好的口才和幽默感。

真是絕妙的回答,兩句反詰,勝過千言萬語。

4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法是指順著別人的某一話題,引申發揮,出人意料地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

南唐時,京師大旱,烈祖問群臣說:“外地都下了雨,為什麼京師不下?”大臣申漸高說:“因為雨怕收稅,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聽後大笑,並決定減稅。

申漸高的話就是借題發揮,巧借烈祖的話,引申發揮,表達了京城稅太多,應該減稅的思想。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聲中接受了他的意見。

5急中生智

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往往會遇到令人發窘的問題和尷尬的處境,運用急中生智的幽默術是最好的方法,把自己思維的潛在能量充分發揮出來。為此,你就需要冷靜、樂觀、豁達,使自己的精神處於一種自由的、活躍的狀態,說出機智而又幽默的語言,幫助解困。

6故作荒謬

荒謬的幽默,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要立即糾正對方的荒謬,而是模仿對方的推理方法,使戲謔味升級,從而獲得幽默的效果;另一種是對對方的邏輯和結論不作正麵的反駁,而是將其引入到一個顯而易見荒唐的結論上去,由結論的荒唐從反麵證明對方的荒唐。

一位小姐與一位先生在聊天。小姐認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是這位先生的胡子。這位先生不解。小姐說:“你的臉皮這麼厚,但你的胡子居然還能破皮而出。”而這位先生反問道:“小姐,你知道嗎?你為什麼不生胡子?”小姐自然不知道。“因為你臉皮更厚的緣故,連尖銳、鋒利的胡子也無法破皮。”

針對小姐的戲謔,先生提出了反戲謔。即我有胡子是因為胡子尖利透了皮膚,而你沒有胡子則是因為你的臉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幽默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從其性質來看,有滑稽的、荒謬的,有協調的,有出人意料的,有戲謔、詼諧、反諷、挖苦等,需要強調的是,在運用幽默談吐時,要考慮場合和對象:一般情況下,在日常社交場合中,可多用幽默;在學術性或政治性交往活動中則慎重運用幽默,應防止不適當幽默削弱聽眾對主題的注意;在鼓動性的言談中一般不用幽默。因為這類講話一般需要聽眾激動、緊張起來,幽默會鬆弛這種情緒和氣氛,要防止濫用幽默,切忌把滑稽當成幽默。幽默與滑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僅僅逗人一笑的是滑稽;使人想一想才笑的才稱得上是幽默。幽默是人們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露,如列寧所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適當給人們增加些笑料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不看對象、場合而油腔滑調,自認為幽默風趣,實際上是“小醜”,被人內心瞧不起。幽默即風度,一個人具有了幽默的風度,其魅力就會大增,哪怕你並不漂亮。因為幽默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機智、聰慧、寬厚、勇敢、愛心、正義感、尊嚴、質樸等。

防止陷入幽默誤區

幽默並非萬能,它受談話對象在知識、年齡、心理特征和社交場合的差異限定。其一,年齡差異:長輩與晚輩間的對話一般不宜介入調侃式的幽默。其二,社交背景的變異性:一個人每日都可能接觸諸多性格迥異談話對象,這就要求根據當時的情景、氣氛、勢態作相應的調整。而當談話對象遇到傷心事時,你安慰他的時候,不論使用哪一類幽默,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幽默應用不好,人們常常會陷入誤區而不能自拔。

1誇張失度

朋友相聚可以海闊天空神聊一番。但與初識之人則不宜大肆渲染、過分誇張。否則對方會認為你浮華不實,阻礙了你的“印象滲透”。

誇張失度就變成了吹牛,就此而言,如今吹牛好像已成為老百姓聊天的重要內容,一則可以彌補一些內心的遺憾;二則也可以有個自我鼓勵的作用。但是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沒必要的時候,不要亂吹;不要經常吹;在吹之前最好對對方有所了解;要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滿懷自信;吹牛要適度。

2諷刺過火,辣味太過

有些人慣於挖苦諷刺別人。他津津樂道、眉飛色舞是以損害他人自尊心為前提。這種人必將成為社交中“孤獨的牧羊人”。

幽默的人一般都心懷善意,他們想做的隻不過是要多給人增加一份快樂而已。但無論如何,幽默有傷人的可能,其界限是耐人尋味的。對於開玩笑和詼諧,必須隨時記住會有傷人的危險性,而要小心翼翼不能踏錯一步,否則一步走錯全盤皆輸,真是得不償失。

如女人開男人的玩笑,最要注意要充分尊重男人自尊心。自尊心是不容被人刺傷的,所以若是要開玩笑,應盡量開自己的玩笑!許多厲害的幽默,一定要指著自己來說!

萬一說了過分傷人的話,一定要誠心誠意的道歉,不能夠就此放任不管。

相反的,當自己被開了過分的玩笑時,一定要當做是開玩笑而已,就是開玩笑也不會傷到人。如此一來,對方也不好意思。遇到這種事時,千萬胸懷要寬大。

開玩笑的“規則”有:

(1)留心場合。正規場合一般不宜開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時在場,不宜開過深的玩笑。

(2)注意格調。玩笑應該有利於身心健康,增進團結,摒棄低級庸俗。

(3)掌握方寸。俗話說,凡事有度,適度則益,過度則損。

(4)講究方式。也就是要因人而異,對性格開朗、喜歡說笑的人,開些“國際玩笑”也無妨,而對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人,一般不要過分地開玩笑。

(5)避人忌諱。忌諱是因風俗習慣或個人生理缺陷等,對某些事或舉動有所忌諱。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諱。所以,開玩笑時一定要小心避之。

當然,也有極少數人利用幽默的形式專講刻薄話,既傷人又傷己,他們專門去打擊別人的自尊心,毫不在乎地講出對方所“耿耿於懷”的話。例如:有關別人的命運,他們所生長的社會環境,有關他們雙親在社會上的地位或者他們的職業等等。

這個世上本來就有很多不幸的人,一生下來之後,即背負了身體上不利的條件。而更值得同情的是:他們之所以變成如此,並非自己心甘情願的。因而,凡是有憐憫之心的人,都不應該以他們身體上的缺陷為話題。事實上,這也是與人交往時,必須注意的一種禮節。

3故作幽默

幽默的特征之一是其質樸性。幽默語在心理感覺上應該是輕鬆、明快、自然的。幽默的大敵是做作,矯揉造作永遠與美無緣。“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高尚的幽默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但一個人要具備幽默素質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為了能在社交中得心應手,必須努力不懈地修煉。

*技巧:超級口才的真正源泉

提高說話的技巧

每一種談話,無論怎樣瑣碎,總要保持中心點,這也是所謂談話目的,那目的就能夠促進你和對方的關係。你必須使他覺察你是一個有理智有觀點的人,絕非是個糊塗蟲。單單無聊的空談,是絕不能使對方對你有一點良好印象的。

當你們談話正用閑語來進行時,你仍須要不失是個“虛心”者,不可自傲。

你如果具有充分的一般知識,你可以拿出來隨時應付。一個人既然是社交的人,每天在生活當中,須與他人頻繁發生接觸,所以對於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自己應當去獲得各方麵的知識。

怎樣獲得這些知識,以便在你談話之時有所幫助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每天閱讀報紙。還有一個方法,是隨時留意你周圍所發生的事,雖然隻是極瑣碎的事也不要輕易放過它。至於另外還有哪個方法呢,那便是時常和人談話。你和別人閑著無事時談談天,次數愈多,不單腦裏可以貯藏起許多知識來,可當成下次談話的資料,而且也可以使你談話有膽量,有興趣,甚至談話的技術因而會更加熟練起來的。

世界著名的談話藝術專家卻司脫·費爾特先生,曾經教人談話時應該注意下列一些問題。他說道:

“你應該時常說話,但不必說得太長。少敘述故事,除了真正貼切而簡短之外,總以絕對不講為妙。”

“和人談話,同時也要注意到態度。切不要拉住別人的衣袖,手腳亂劃地講話,應當和順一些,切忌妄自尊大,平常的話要避免爭論。談話最好要一般化,勿做自我的宣傳,把自己捧上天去。外表應該坦白而率直,內心應該謹慎而仔細。”

“談話的時候,姿態可以表現你的誠意,所以要正麵向著人家,不要隨隨便便;不要模仿他。”

“和人家開口賭咒,閉口發毒誓,是既壞又蠢而粗鄙俗劣的事。高聲的哄笑,是文化素養不高的表現,真實機智和健全的理性,絕不會引人哄笑的。咬人耳朵,像蚊蟲叫似的談話態度,沒有再比它難受了!”

這位談話藝術專家以上列的各條教育人家的談話藝術,除開“禁止人家哄笑”這一條外,大多是都可以同意的。因為粗聲的喧鬧固然失卻常態,但是出自情感挑動的大笑,是不會妨害到任何人的。

在任何談話之中,必須記住,切不可以說到會觸怒他人的話題上去。因為凡是在你麵前聽你談話的人,一定會從你談話上窺測你的個性,同時也在留意你日後是否會說他本人的許多壞話!

如果你想給大家一個良好的印象,那麼,不管你如何不善表達,從現在起,你就應該大膽地主持會議,大膽地在會議上發言。隻要做了,就成功地邁出了前進的第一步,這是最重要的。

語言表達能力是在磨煉中提高的,會議發言是一種很好的磨煉形式,能迅速促進你的提高。

有些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很不錯,所欠缺的隻是膽量。他們很少主動尋找發言的機會,因此不知道自己的語言表達究竟如何,有的還自卑地認為自己天生就不具備好的口才。這樣一來,越不敢發言,就越缺少鍛煉,這樣惡性循環,本來不錯的語言天賦也被埋沒了。這難道不是很可悲嗎?

恐懼造成心靈的滯塞,言辭不暢,嚴重減低了你說話的效力,你也毋需絕望,避免去想可能會使你不安的反麵刺激,要不斷給自己打氣。

把身體站直,直視員工們,然後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好似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假想他們欠債,假想他們聚在那兒是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

口才的內涵,除了能夠流利地講話以外,還包括對別人問話的回答,而這一點有時比講話更困難。有時麵對著對方直接發問,自己不好給對方一個明確的回答。回答吧,擔心會泄露一些不應該讓對方知道的情況;不回答吧,又會顯得自己不禮貌,讓對方感到難堪,或者會引起對方不滿意,怎麼辦呢?這時就要采用閃爍其辭的方法來應付。所謂“閃爍其詞”,就是為了某種需要,講話人的語言故意表達得不甚清楚明了,很多時候是一種無效回答。

我國北方某城市某一商團與日本一企業集團有長期的合作關係,日方在與中方簽訂新一輪合同時,想要了解中方新一輪的訂貨情況,以便在談判時討價還價。日方代表在談判前問中方的代表說:“王先生,這次貴方訂的貨不少吧?”這實際上是一個兩難的問話。中方如果說自己一方訂的貨少,對方就會抬高價格,你著急訂貨嘛;如果說自己一方訂的貨已很多,這既違背實際情況,讓對方感到沒有生意可做,又易使對方感到沒有誠意。中方代表隨機應變地說:“怎麼說呢?跟去年相比,我們訂的貨是多一些,但從企業發展的前途來看,我們今年訂的貨也並不算理想。”中方的這一回答,就使對方感到還有生意可做,也從心理上讓對方打消抬高價格的企圖。這樣的口才實在是不多見。

說話應注意的問題

所謂“萬事開頭難”,談話、說話也一樣,把頭開好了,後麵的談話和交流也就順利了。所以,我們必須充分重視開始說話階段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談話開始前必須先營造出和諧的談話氣氛。為此你必須做到:

(1)寒暄。雙方一見麵,先適當寒暄一陣子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是熟悉的朋友和同學,交談時可以先說說分別後的一些情況,然後再轉入到“正題”;如果是初次見麵,則一定要各自先作一下簡要的介紹,待氣氛融洽後,再“言歸正傳”。如若一見麵就單刀直入,往往使對方感到突兀,一開始就影響了談話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