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侵染鮮血的回憶(1 / 2)

“她不是…”寧梓站在墓前,看著碑上的女人照片,驚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穆斯的手覆上照片,細細的撫摩著,低沉的說到:“她是我的未婚妻,而旁邊這個沒有照片的墓,是我來不及出世的孩子。”

寧梓聽到這話,更是半天緩不過神來,這個女人她認識,那是她們唯一的一次見麵,不想,不過一個轉身的時間,就成為了永別。

那還是三年前,不過是個黃毛丫頭的寧梓,剛剛進入D.K沒多久,就恰逢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也就是長眠於此的女人--漢娜,準備舉行訂婚,男方是盛極一時的服裝設計師。

這場訂婚儀式辦得異常的隆重和高調,世界各地的富商名流,企業,媒體,隻要是有名氣,有地位的,幾乎全部受邀,而漢娜特意指明要D.K承辦這次的一切訂婚所需的飾品,包括自己的和親友的,可見出手有多大方。

寧梓跟隨師傅一起,沒日沒夜的畫圖,改圖,忙得天昏地暗,心裏對漢娜是又羨慕又埋怨,羨慕她不過一句話,就可以要這麼多人為了她而忙前忙後,錢和名聲真的是個好東西,埋怨的也是,因為她一句話,害得自己這麼辛苦,畫出來的圖一而再,再二三的被否決,於是心裏對這個女人充滿了強烈的好奇。

終於到了那天,訂婚儀式被安排在皇家大劇場,裏三層,外三層全都是穿著黑衣黑褲的保鏢,每個進場的人都必須要拿邀請函,否則拒絕入內。寧梓跟著師傅一同進場,張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眼中盡是對會場富麗堂皇的豔羨!

生平第一次來到如此高級的場所,她趁著師傅在和別人寒暄,便偷偷溜達出來到處亂晃,由於沒注意,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一具身體,柔軟的身軀,淡淡的馨香,她後退了幾步,人都沒看就先低頭認錯,因為師傅交代過,場子裏的人非富即貴,千萬不能去得罪。

“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寧梓誠惶誠恐的彎著腰身道歉,害怕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會遭來什麼意外。

預想的責罵聲沒有傳來,反而是一陣嬌柔的低笑,和善的聲音在頭頂響起,“沒關係,真是個有趣的小孩子。”

小孩子?!為了今晚的儀式,她還特意買了一件晚禮服,對這個稱呼有些不滿的寧梓,抬起頭想要告訴對方,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這一看,就無法再言語。

好美的女人,並非是外貌的美麗,而是整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質,金色的秀發隨意的盤在腦後,高挑的身材,典型的外國人深邃的五官,眼瞳是海水的藍色,仿佛看上一眼會被吸引進去一般,一件貼身的酒紅色真絲抹胸短裙,充分的展現出了自己玲瓏有致的身段,配上穿在腳上的那雙光彩奪目的閃鑽高跟鞋,更襯托得女人的高雅脫俗,她光就這麼站著,已經是全場的焦點了。

再看看自己,害怕走光,將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頭發一絲不苟的紮在後腦勺,一雙土到掉渣的黑色高跟鞋,看到會場很多雙眼睛都注視著這邊,寧梓覺得非常尷尬和丟臉,她又向後退了退,企圖拉開距離。

女人好像看穿了寧梓的意圖,也不介意,輕柔的再次講話,“原來是我看錯了,抱歉。”

這麼高貴的女人,居然向她道歉?!寧梓紅著臉,舉足無措的搖著頭回答:“額,沒,沒關係。”

直到女人離開了,周圍的人還在談論著,她聽不太清楚,隻認為是人們被女人的容貌氣質所吸引,直到訂婚開始,她才知道那個女人,居然就是今晚的主角。

漢娜已經換上了抹胸式的白色紗裙,纖細的脖頸上帶著由D.K出品的鑽石項鏈,在聚光燈下閃閃發亮,顯得人容光煥發,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靜靜的在會場中央等待著屬於她的王子到來。

看著這樣的場景,寧梓觸景生情,漸漸的,沉浸到了回憶中,瞳眸空洞無神,曾幾何時,她也是如此光鮮亮麗的存在,手捧鮮花,帶著張揚的笑,站在教堂等著那個許諾她一生一世的男人。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突然氣氛開始不太對勁,四周也開始騷動,每個人都在那交頭接耳,指手畫腳,站在場中央的女人,笑容凍在嘴角,麵容僵硬著,瞪著那雙碧藍的眼睛死死的盯著入口。

與她約定的男人沒有出現!寧梓仿佛看到了自己,她擔憂的看著漢娜,卻見她,就算離開也依然是驕傲的公主,踩著蓮步,昂首闊步的走出會場,隻有寧梓知道,那每一步都如同尖銳的釘子硬生生的敲擊在心上,鮮血直流,直到最後一滴血幹枯殆盡!

沒有人知道那晚之後發生了什麼,隻知道,第二天就在報章頭條上看到了驚悚的消息,漢娜出車禍死了,一屍兩命!

而那個沒有出現的男人,那個享譽盛名的設計師,也在那一晚消失了,再沒有出現過!

想不到,穆斯竟然是漢娜的未婚夫,那個消失了三年多的男人。寧梓張了張嘴,覺得嘴巴幹涸,想說些什麼,最後卻隻呐呐的問出一句,“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穆斯麵對著漢娜的照片側坐在墓前,開始娓娓道來三年前那鮮為人知的過去:“那時候的我隻顧著事業,很少分心去關心漢娜,我們彼此相愛,卻又彼此獨立,十天半個月不見麵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在我們訂婚的前期,我設計的衣服出了問題,大量的手稿泄露了出去,再我還沒發布之前就被別人捷足先登。我試圖和她商量推遲訂婚的時間,可是她卻不同意,無奈之下我答應她,隻出席儀式,由於太過忙碌,我記錯了訂婚的時間,所以當晚她找到我的時候,我還在設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