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釣魚玩沙吃海鮮
老謀子的那部片子《古今大戰秦俑情》,是兩千年前,秦始皇四處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聽方士之言召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從而引發了蒙天放與冬兒的淒婉愛情。
電影情節來自傳說,而傳說中那個擁有不老丹的蓬萊仙島據說就是位於浙江舟山群島的岱山。在5月的一個灑滿陽光的周末,經過1小時40分鍾的船程,我終於踏上了這個傳說中的仙島,濕濕的海風輕輕吹拂著臉龐,腳步也隨之輕快起來。
訪·漁村古鎮
532個島嶼星羅棋布,以海山勝境聞名的岱山,還有個鮮為人知的古鎮名為東沙,被譽為“天然的海上影視城”。因盛產大黃魚,東沙曾經非常繁華,從事水產交易的橫街魚市,霸氣十足地占據在古鎮中心的位置,它的聲譽和濃厚的魚腥味繚繞舟山群島好幾百年。
恍惚之中,公共汽車已行至東沙橋頭,我們忙叫司機停車。漫步在古鎮古宅之間,褪盡繁華的東沙如今顯得格外幽靜,隻有幾個老人坐在街頭聊天。踏著斜陽下樹影斑駁的石板小路,在小巷中拾階而上,兩邊高低有序的民居旁,靜靜的小店,懶散的貓狗,仿佛時光不再前行。
東沙的人家大多是獨門獨戶的四合小院,前有圍牆門樓,上有飛簷起角,平房、樓閣組合錯落有致,房屋的窗欞上、門楣上、梁柱上,都留下了手工藝人的精心雕刻,木雕的圖案以四季水果、飛禽、蟲魚、鳥獸為主題,見證了過去鎮上百姓生活的富足和平和家庭的興旺安寧。鎮上現有古宅100多處,最著名是董、俞、孫、謝四家。董家的雕刻古樸雅致,堪稱一大特色;俞家曾是加工魚貨的場所,現仍保留用來醃製鹹魚的4口大落地桶。
“中國漁村博物館”就座落於老宅之中,漁村風情展示區就在五座具有各個曆史時期特色的代表性民居中,在這裏可以看到漁民的生產生活用具、漁民捕魚過程以及昔日漁村場景,讓遊客感受到濃濃的漁村海味。
看·漁舟唱晚
在東沙古鎮感悟了古樸和沉靜,就該去海邊嬉戲一把了。“鹿欄晴沙”是一個海灘,名於沙灘邊的鹿欄山,全長3.6公裏,也是我見過的最長的海灘,名副其實的“華東第一灘”。
光著腳走在沙灘上,沙礫很細,踩下去鬆鬆軟軟的,好像陷在了棉花堆裏。而經水浸過的沙子有略顯細硬,聽說這也是鹿欄晴沙的與眾不同之處。沙灘上不時有人開著四輪越野沙灘車飛馳而過,讓心也跟著雀躍起來。
唯一的遺憾是海水不夠清,據說這和季節也有關,到了夏天就能下水遊泳了。到時候在岸邊搭個帳篷,更是優哉遊哉。定定心心地看漁船在落日的餘輝中歸航,皮膚黝黑的漁民帶著滿足的喜悅將收獲送上碼頭;這邊冒起嫋嫋炊煙,那邊女人們晾出洗好的衣物;遠處汽笛陣陣傳來,泊船慢慢放下鐵錨。太陽落去,剩下點點漁火和靜寂的海港。天水間行船的剪影,泛起點點金光,別有一番風味。
嚐·海鮮排檔
到了海邊,斷斷是不能少吃一頓海鮮的,更何況吃海鮮理論上也不辜負減肥計劃,沒有後顧之憂。事先功夫早已做足,連防止腹瀉的藥丸也備好。岱山盛產蛤蜊、蟶子、海瓜子,一般酒店、飯店都能吃到海鮮全宴。不過就著海風和夜市的燈光在大排檔上吃海鮮,感覺更特別。
晚上在高亭鎮海邊沿港中路的大排檔本身也是一景,白色的門簾,屋頂呈波浪狀。排檔靠海,後麵的漁船形成了天然的布景,這可就是大排檔的海貨後援團啊。這裏吃飯不用看菜單,因為每個攤位前都擺滿了海鮮,順著擺放整齊的海鮮桶一一看去,透骨新鮮的魚、吐著細水的貝殼、蹦蹦在跳的蝦……品種之豐富令人目不暇接,光看就讓人食欲大增。
盡管點菜隻需指手畫腳,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為有很多從未見過的新鮮活物,要老板一一解釋。點單完畢,心急火燎地等著老板娘把剛才的活物們加工成盤中餐,十幾分鍾後佳肴開始陸續登場,清蒸梭子蟹、雪菜大黃魚、蒸墨魚蛋……這時再也不用正襟危坐,什麼風度和吃相全都拋在腦後,直到吃完打著飽嗝連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