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類型及其訓練
我們分析病句的另外三種常見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和成分殘缺
1.語序不當
1.多項定語次不當
多項狀語次不當
虛詞的位置不當
1.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動賓搭配不當
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前後搭配不當
1.成分殘缺或贅餘
1.缺主語
缺謂語
缺賓語
贅餘
1.結構混亂
這是一個很大類別,這裏說的是不能簡單地用“主語”“賓動”“名動”等等來歸類的情形。這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式不同、結構各異的短語或句子混雜、糾纏在一起,造成關係套疊表意不清,這就犯了結構混亂的毛病,也有人標之為雜糠。這種結構混亂(或句式雜糠)的句子,往往表現為:作者時而要用這種結構,時而要用那種結構,結果兩種結構都用上;一句話的結構已經完整,卻把它的最後一部分作另一句的開頭;一句話說了一半,又另起爐灶,一句;或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作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
例如:
1.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了。
(應該從“曾被……束縛的……”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
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譯作是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以後,才能與讀者見麵的。
(應該從“要出版……努力”和“一本譯作……見麵的”兩個句中選用一句。)
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後,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誌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中國人民……馬列主義之後”就怎麼樣?作者不接下去說,卻用“中國革命”另起一句。應該改為“自從中國人民……之後”)。
4、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是應當加以揭露,而且能夠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說,誰“加以揭露”,當然是“我們”,但這個詞隱而不未見,正式主語應當是“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可是下半句的“能夠把它揭露”的主語就不可能還是“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而不能是“我們”。)
五、表意不明
造成表意不明原因多數是因為句子有歧義,同一個句子表達,不同的人去讀可能會有不同理解,如果一句話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講法,都是表達不明白,要讀者傷腦筋的。
1.一輛乳黃色和滌紅色的電車下馳過去。
(容易使人誤會為兩輛顏色不同的電車。如果把“和”字改為“夾”字,或者在“一輛”後麵加“漆了”二字,可消除歧義。)
現全渠正勘測完畢恭畢敬144華裏。
(沒有說全渠全有多長,有可能是非曲直144華裏,已勘測完畢有可能不隻不過144華裏,其中完成的有144華裏。
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
(這是語法停頓不同造成的歧義,一種理解它是動賓短語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一種理解它是偏正短語,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共同綱領頒布了,婦女在法律上平等了。
(從全麵一看,說的是“婦女級之間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實際上作者是說“婦女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六、不合邏輯
這裏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是講不過去。例如“學習有態度與方法之分”。這句話形式上跟“生物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樣的,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來等於“生物”,而“態度”和“方法”加起來不等於“學習”,所以這句話就是“不合邏輯”。有的句子,從語法結構角度去檢查,並沒有毛病;
但是句子不能正確反映,因而也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間的邏輯關係,這種情況被稱為不合邏輯。句子是否合乎邏輯。可以從概念的運用是否準確,判繼的構成是否恰當,摧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多個等來分析.
例如:
1.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又怎能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句子自相矛盾了。)
他們一麵拚命向上爬,一麵又水免跌落深淵。
(“一麵……一麵……”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自然是不可能同時進行的,矛盾了。)
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處還是舊的一套。
(這是強加因果關係,為什麼來自“北方”思想必然就“舊”?)
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句子主答倒置了。到底是什麼與什麼接觸?應該是“我與報紙接觸”。)
摩托車在盤山公路上離往前一樣飛馳出去。
(指述不合整理,“盤山公路”應是彎曲的,“離往前”應是會直的。)
[判繼病句的方法]
辨析語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下邊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主幹枝葉梳理法
這是最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沒有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
語感吊讀法
調動語感,在吊讀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而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再做比較分析,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有一定的語感的同學都會發現,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是不合習慣,正確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顯然是犯了關聯詞語的搭配問題。)
造句類比法
有的句子有時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它毛病所在,這時可以仿照這個句子的結構形式造一個常見的類似形式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分析,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
例如: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比較複雜,先壓縮比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學習。”“這值得他們的重視。”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邏輯分析法
有的句子在語法結構上檢查不出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必須運用邏輯分析法看看句子在概念使用上,在判斷、摧理過程中,有沒有犯不合邏輯的毛病,造出不合情理的句子。用邏輯分析法審視句子,除了要注意句子的主、謂、賓之間的關係外,還要考慮語句的前後順序以及句間的關係是否恰當,對於複句,尤其要辨析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句意結構是否正確。
例如:1、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產品可以偽劣,但劣質產品絕對沒有人會去仿造,所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